隨著新能源領域的蓬勃發展,原有的固定上網電價制度已難以適應市場的實際需求,其局限性日益顯現。這一制度不僅未能準確反映市場供求關系,還未能讓新能源項目公平承擔電力系統的調節責任,矛盾逐漸累積,亟需通過市場化改革來加以解決。
近年來,新能源開發建設成本大幅降低,同時各地電力市場也取得了快速發展,規則日益完善,這為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此背景下,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成為推動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此次改革的總體思路明確,即堅持市場化方向,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市場,上網電價由市場形成。同時,配套建立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根據存量和增量項目的不同情況,分類施策,以促進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的具體實施將以今年6月1日為分界點。在此之前投建并網的新能源項目將繼續執行原有政策,而之后投建并網的項目則將實施新的市場化政策。這種“老項目老辦法、新項目新辦法”的安排,既保持了存量項目的平穩運營,又通過市場化方式確定了增量項目的機制電價,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
今年1月17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也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該辦法規定,以4月30日為界,對光伏電站項目進行“新老劃斷”。4月30日及以前完成并網且裝機容量低于20MW的光伏電站,仍可全額上網。而5月1日及以后完成并網的項目,則根據裝機容量進行分類管理,6MW以下的戶用項目可全額上網,工商業項目則需自發自用、余電上網;6MW以上、20MW或50MW以下的項目原則上全部自發自用,部分地區可余電上網或轉為集中式光伏電站。
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標志著新能源市場正式告別了固定電價時代,迎來了全面市場化交易的新階段。在新能源發展的“下半場”,項目質量將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然而,提升項目質量并非易事,不僅技術門檻高,還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此背景下,華為在2025年中國數字能源伙伴大會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華為數字能源認為,新能源下半場,安全和質量是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隨著數字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技術、場景、產業的融合創新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華為中國數字能源業務總裁孟少云表示,當前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光伏投資依然具有確定性機會,同時2025年也是儲能高質量發展的元年,全場景構網型儲能將加速應用。華為的光風儲發電機將在這一領域大有作為。
在華為的數字能源版圖中,以客戶為中心的“伙伴+華為”體系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華為將持續強化這一體系,通過3個堅持和6個合作升級,實現與合作伙伴的價值共贏。2025年,華為將繼續堅持伙伴保護、讓伙伴賺到錢、公平陽光合作等原則不動搖。
廣東高標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華為數字能源解決方案的受益者之一。該公司專門從事短交通電控系統研發、制造和銷售,是行業內的領軍企業。隨著園區用電成本攀升和出海業務增多,廣東高標采用了華為全新一代工商業光儲解決方案,打造綠電、低碳園區。目前,園區已安裝光伏1.434MW,并于2024年4月實現并網,全部采用華為逆變器。通過光儲協同,該方案保障了用電穩定,提升了綠電消納比例,儲能收益率達24.72%,回本周期約為3.3年。
在深圳福田筆架山公園西門停車場,一座“光儲超充-車網互動”一體化示范站也采用了華為的解決方案。該示范站可同時為28臺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服務,采用華為超充技術,部署了三套720kW全液冷超充主機,每年可生產綠電超5萬度。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進一步展示了華為在新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技術實力。
華為堅持五點價值主張,包括穿越產業周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穿越產品生命周期的可靠產品質量、基于根技術的持續創新能力、從元件到系統安全的四維安全體系以及無處不在的服務團隊和能力。這些價值主張不僅體現了華為對新能源行業的深刻理解,也為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