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多孩家庭和自駕游需求的激增,MPV憑借“空間即正義”的優勢,逐漸成為家庭用車的熱門選擇。然而,消費者對MPV的期待早已超越“能裝”,轉而追求“能裝、能省、能智能”的全能體驗。2025年第二季度,6款重磅MPV即將登場,從個性設計到技術革新,從價格下探到智駕升級,這場混戰將如何改寫市場格局?
設計爭議與突圍:從“毛毛蟲”到未來感,誰能打破審美疲勞?
創維SUMMER以圓潤復古的“毛毛蟲”造型殺入市場,3門設計、外掛備胎、超5.2米車長,徹底顛覆傳統MPV的方正形象。盡管爭議頗多,但其個性化定位瞄準了年輕家庭對“非標審美”的需求[citation:用戶提供]。反觀理想MEGA智駕煥新版,雖因“高鐵頭”設計初期遭吐槽,但用戶逐漸接受其未來感,新增電吸門、激光雷達升級,進一步強化科技標簽。
觀點: 設計爭議的本質是市場分化的信號。當GL8、賽那等傳統MPV占據主流審美時,創維SUMMER的另類嘗試,或許能撬動追求差異化的細分市場。但長期來看,MPV設計仍需平衡個性與功能性——例如大眾ID.Buzz以復古融合現代的設計,既保留經典又兼顧空間實用。
混動技術內卷:從“續航焦慮”到“成本焦慮”,誰更懂家用痛點?
小鵬X9增程版的推出,直擊純電MPV的續航短板。其“鯤”超級增程系統宣稱純電續航超300公里,搭配5C超充,既緩解里程焦慮,又降低用車成本。大通G50混動則以15.28萬元預售價殺入低端市場,1.5L插混系統主打經濟性,但7.9秒零百加速和105km純電續航,在性能與價格間做了取舍。
別克GL8陸尚搭載“真龍”插混系統,純電續航111km,試圖以30萬級定價延續GL8家族的商務基因。而傳祺向往M8則押注高階智駕,華為系統+激光雷達的組合,或將重塑MPV的智能標桿。
觀點: 混動技術已成為MPV市場的“入場券”。但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低油耗+長續航+低價格”的三角平衡。例如理想MEGA憑借710km純電續航和5C超充,雖定價高卻瞄準高端市場;而大通G50混動以親民路線搶占剛需用戶,二者策略迥異卻各具生存空間。
智駕競賽:從“夠用”到“代客泊車”,MPV也能玩轉黑科技?
理想MEGA煥新版換裝單Thor-U芯片,支持VLA大模型,智駕能力向L4級靠攏。傳祺向往M8的華為智駕系統,則直接對標問界M7,代客泊車功能對MPV的狹窄場景適用性意義重大。相比之下,小鵬X9取消激光雷達轉向純視覺方案,成本降低但體驗待驗證。
觀點: MPV的智駕需求與SUV截然不同——家庭用戶更關注自動泊車、車道保持等實用功能,而非激進的高速領航。未來,MPV智駕的核心競爭力或在于“場景化適配”,例如大眾ID.Buzz的雙向充電技術,將車輛變為移動電源,拓展露營場景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