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蘋果申請折疊屏專利以來,其首款折疊設備研發進展始終牽動行業神經。綜合近期產業鏈信息,蘋果正以顛覆性技術重塑折疊屏產品邏輯,將折疊iPad定位為"下一代生產力工具",通過18.8英寸超大屏、無折痕顯示與跨系統交互三大核心突破,試圖重新定義移動辦公場景。

工程機數據顯示,折疊iPad采用書本式內折方案,展開后18.8英寸屏幕面積相當于兩臺12.9英寸iPad Pro橫向拼接,閉合狀態下厚度控制在15mm以內,重量約1000克。該設計突破傳統折疊設備"小屏擴展"思路,直接對標筆記本電腦顯示尺寸,閉合狀態仍可維持傳統iPad Pro的便攜特性。值得注意的是,蘋果通過兩項關鍵技術解決行業痛點:其一是專利中披露的"月形槽鉸鏈",通過連桿結構與摩擦離合器實現屏幕彎折時的應力分散;其二是在屏幕折疊層填充特殊聚合物,既消除肉眼可見折痕,又增強屏幕抗壓性,實測折痕深度已低于0.01mm,實驗室目標直指"零折痕"。

區別于安卓陣營折疊屏產品,蘋果著重挖掘iOS系統在跨形態設備中的交互潛力。消息人士透露,折疊iPad將搭載全新設計的Flex UI系統,支持三種核心模式:折疊態下的傳統iPad觸控交互、半開合態的書本式分屏協作、全展開態的桌面級多窗口操作。更為激進的是,工程機測試版本已實現macOS應用兼容,用戶可在展開狀態下直接運行Final Cut Pro等專業軟件,配合Apple Pencil與妙控鍵盤,形成"創作-編輯-輸出"閉環工作流。這種軟硬件協同創新,使設備在移動場景中可快速切換為娛樂平板,展開后則化身工作站,實現"形態定義功能"的產品哲學。

為保障技術落地,蘋果聯合三星顯示開發定制OLED屏,采用低溫多晶氧化物(LTPO)技術實現1-120Hz自適應刷新率,富士康獨家負責鉸鏈組件量產。然而復雜結構導致物料成本飆升,據供應鏈測算,僅屏幕模組成本已達現款iPad Pro兩倍,最終售價或突破30000元人民幣,直接挑戰MacBook Pro高端線。耐用性測試顯示,當前工程機可實現20萬次折疊,但15mm機身對散熱與電池容量形成壓縮,實際續航表現仍需優化。
當前泄露信息顯示,蘋果內部對折疊iPad的期待不僅是硬件迭代,更試圖通過這款產品驗證"屏幕形態決定生產力邊界"的理論。若2027年真能實現"展開即工作站,折疊即平板"的無縫體驗,這場由18.8英寸屏幕引發的革命,或將重構整個移動計算設備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