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創始人、CEO李斌3月14日在內部講話中豪情壯志地表示:“要把蔚來的尊嚴掙回來。”現在看來,背后的底氣是多方注資給的。
圖片來源:蔚來官方公眾賬號
天眼查顯示,近期蔚來控股有限公司工商變更,合肥建翔與安徽高新輿文蔚源聯合注資,注冊資本增至82.57億元,這已是安徽省國資對蔚來的第三次戰略注資;3月17日,蔚來又牽手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不僅在換電網絡、技術標準等業務上深化合作,寧德時代還推進對蔚來能源不超25億元的戰略投資。
在外界都以為蔚來前路艱難時,它卻在新能源賽道加速狂奔,不僅著力強化能源基礎設施先發優勢,更憑借政企協同劍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垂直整合,這場逆襲大戲才剛剛開場?
01
遭遇發展桎梏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企業之一,蔚來曾憑借高端定位與優質服務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嶄露頭角。然而,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蔚來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
銷量方面,2025年第8周至第10周(2月17日-3月9日),蔚來已掉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榜前十名,而小鵬、理想、小米、零跑等品牌均在其中。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前兩個月,蔚來共交付新車2.7萬輛,盡管同比增長48.8%,但要想完成蔚來CEO李斌定下的2025年銷量翻番(44萬輛)目標,這個月均銷量水平還遠遠不夠。
相比于其他新勢力大幅提升市場份額,蔚來明顯落后。對比來看,與蔚來曾一同并稱“蔚小理”代表造車新勢力企業的小鵬汽車,今年前兩個月總銷量為6.08萬輛,月均銷量皆超過兩萬輛。理想汽車也是如此,前兩個月總銷量為5.62萬輛。
2月,蔚來交付量達到1.32萬輛,其中主品牌交付9143輛,子品牌樂道交付4049輛。原本樂道希望通過降低價格來擴大市場份額,但從目前的銷量情況來看,它并未能成為推動銷量增長的主力軍。這一現狀也讓外界加重了對蔚來銷量增長遇阻的質疑。
汽車行業分析師林述成告訴《企業觀察報》:“蔚來近期銷量表現不佳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織。產品層面,盡管蔚來不斷豐富車型矩陣,但市場競爭激烈,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憑借規模優勢壓縮成本,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同陣營的造車新勢力理想、小鵬表現出更強勢的增長勢頭;新進入的華為系、小米汽車來勢洶洶,不斷擠壓市場空間。價格方面,蔚來此前主打高端市場,單車售價相對較高,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價格下探,其價格優勢不明顯,且單車售價下滑也影響了整體營收表現。”
從財務表現來看,蔚來也面臨較大壓力。財報顯示,蔚來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460.28億元,同比增長19.5%,但凈虧損達155.25億元。相當于每賣一輛車虧損3.8萬元。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整車毛利率提升至13.1%,較去年同期增長3.2個百分點,但這個數據還未“及格”。
林述成認為,毛利率是衡量車企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標,而20%這一數值具有標志性意義。它被視為車企長期穩健發展的最低門檻。當一家車企的毛利率能夠穩定在這一水平時,這表明它具備了基本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運營效率,從而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相反,如果毛利率低于此標準,情況則不容樂觀。
蔚來的財務表現與其業務擴張有著密切關系,直白來說就是“攤子鋪得太大了”。
蔚來一直堅持重研發、重服務、重基建的戰略。在研發上,不斷投入資源提升智能駕駛、電池技術等核心競爭力;在服務方面,打造了全方位的用戶服務體系,包括NIO House等,成本高昂;基建上,大力布局換電站,目前擁有超過3000座換電站、超過2.5萬個充電樁,而每個換電站的建成成本超過300萬元,加上場地租金、電費、人員以及維護費用,運營成本巨大。
在2023年9月的科技日上,蔚來更是一舉推出了蔚來手機NIO Phone,起售價為6499元。和蔚來手機一同登場的,還有蔚來自研芯片“楊戩”,以及車載智能硬件、電池系統、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關鍵技術。李斌在科技日上多次強調:“汽車是一項長線投資,蔚來的底層邏輯是通過短期高投入的研發換取長期的毛利。”李斌認為,這些技術將滿足蔚來在研發過程中的需求。
但這些業務擴張在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導致虧損持續。具體來看,蔚來去年第三季度的研發費用為33.19億元,同期增長9.2%,前三季度的累計研發費用接近100億元。
02
國資圖啥
國資力量對于蔚來汽車的熱情只增不減,股權變動動作頻頻。
2020年4月,蔚來與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達成協議,后者向蔚來中國投資70億元。蔚來中國是蔚來在國內的控股子公司和法律主體。交易完成后,蔚來持股75.9%,戰略投資者持股24.1%,這是蔚來股權結構中引入國資力量,蔚來中國總部也落戶合肥。
2024年9月,蔚來又與合肥建恒新能源汽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三家國資現有股東簽署戰略投資協議。戰略投資者以33億元現金認購新股份,蔚來投入100億元現金認購。交易前蔚來持股92.1%,完成后降至88.3%,戰略投資者與其他現有股東共持股11.7%。
今年3月,蔚來中國新增兩名股東。合肥建翔投資有限公司(合肥國資委控股的國有獨資企業)出資2.86億元,占比3.46%;安徽高新輿文蔚源科技合伙企業(由安徽省國資委實際控股)出資1.14億元,占比1.38%,二者合計持股4.8443%。
在資本市場,國資對企業的投資意義遠超股權占比表象。蔚來汽車新增國資占比雖不高,卻釋放出關鍵信號,這一現象有力地佐證了安徽省國資與合肥國資持續注資源于深層次的戰略考量與經濟邏輯,絕非簡單的財務投資行為。
企業經營遇阻時,國家資本注入民營企業,并非追求短期盈利,而是助力其突破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待企業步入正軌、發展良好,國家資本適時退出,讓市場主導后續發展。國資及時介入蔚來發展,給予關鍵資金支持與戰略保障。隨著蔚來壯大,持續注資鞏固前期成果,推動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通過合理股權調整構建穩健資本結構,助力其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形成國資與民營企業的良性互動。
除此之外,地方國資也有自己的考量。據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顯示,202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98.4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汽車制造業利潤增長最為顯著,比上年增長42.5%,是增速最高的行業。除此之外,2024年安徽成功取代上海成為汽車出口第一省份,出口量約為95.37萬輛。
從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來看,近年來,安徽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生態。合肥作為重要的產業集聚地,已經形成了從整車制造到關鍵零部件生產的完整產業體系。政府主導的“整車+零部件+基礎設施”生態鏈已顯雛形:奇瑞、江淮、蔚來等整機廠,國軒高科等電池企業,以及科大訊飛智能駕駛技術企業形成矩陣,吸引了大量相關企業投資設廠,形成了產業集群效應。
新能源財經智能出行分析師沈瑩表示:“安徽省目前的產業結構還存在一定的短板。奇瑞、江淮等傳統車企占據75%產能,產品均價低于15萬元,注資蔚來,既能分享蔚來在換電標準、智能駕駛等領域的溢價空間,又能對沖燃油車轉型風險,補強‘智能電動+高端品牌’產業鏈環節,防止長三角產業高地被上海(特斯拉、智己)、浙江(極氪、零跑)虹吸。”
在整車制造環節,蔚來的生產基地建設也為當地帶來了直接的經濟貢獻,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沈瑩進一步強調,為了滿足蔚來汽車的生產需求,眾多零部件供應商在周邊布局,涵蓋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領域,提升了安徽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產業競爭力。
從投資回報角度分析,沈瑩認為,雖然蔚來汽車目前處于虧損狀態,但從長期來看,其發展潛力巨大。如果蔚來能夠成功突破當前困境,實現銷量增長與盈利,安徽國資將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參考特斯拉的發展歷程,早期特斯拉也曾長期虧損,但隨著技術成熟、市場份額擴大,實現了盈利,股價大幅上漲,為早期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蔚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與品牌影響力,具備實現類似發展路徑的潛力。
此外,蔚來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尤其是換電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符合安徽推動產業技術升級的戰略需求。安徽國資通過注資蔚來,能夠深度參與到這一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中,推動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技術層面保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