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 xDrive50L M運動套裝
車主:喜歡裝點糊涂 所在地:江蘇南京
當看到全新寶馬i5 eDrive40L和xDrive50L這兩款新車在廣州車展上市,讓我又有了購買的想法。官方宣傳,這兩款車一個主打長續航,一個主打加速和四驅。
我把這兩款車做了對比,感覺xDrive50L的配置更豐富,該有的都有,而且是雙電機四驅,零百加速4.2秒,所以我最終選擇了TA。xDrive50L的資源挺少的,找了好久才調到車,車到店的當天,就立馬去提車了。我對i5 xDrive50L還是比較期待的,買過很多次車,但這次是唯一一次提車的時候跟車合影的,嘻嘻。估計目前全國已交付的i5 xDrive50L不超過30臺吧。
一、駕駛感受
我去年10月買了i5 eDrive35L,今年3月又買了i5 xDrive50L。先聊一聊這兩款車的區別。從駕駛感受開始(本人非專業人士,不喜勿噴),雖然這兩款車的外觀幾乎一模一樣,但開起來完全不是一回事,xDrive50L明顯感覺更厚重,畢竟號稱“加速最快的國產”,提速確實挺猛。但底盤偏軟,沒那么運動,不過駕駛感還是挺好的,很接近油車的感覺,對于剛換電動車的朋友來說,還是很友好的。
xDrive50L采用雙電機四驅布局,在起步的時候比eDrive35L穩。在猛加速后,eDrive35L的后輪會左右側滑,xDrive50L也會有那么一點甩尾。日常駕駛的話,兩款車的動力都很夠用。
二、設計
外觀方面,兩款車幾乎一摸一樣。i5 eDrive35L的發動機艙顯得空空的,i5 xDrive50L的發動機艙放了電機,感覺飽滿了很多,并且還把之前沒有的隔音棉加上了。
很多人詬病這一代國產5系(G68)的設計不好看,但我個人其實挺喜歡的。內飾方面,在晚上,交互光帶搭配星軌天幕,能營造出氛圍感。外觀方面,兼具了商務和運動的設計風格,習慣了還挺好看。
據說,從5月份起,加2000元可以選裝黑色外觀套件,讓車輛看上去更運動。之前很多車友都是買完車以后,自己去外面黑化,現在官方推出了選裝件,真挺好的,寶馬早就應該讓用戶有這個選項了。我的車也在自己“黑化”改裝中,不過目前還沒有弄完,還是原廠選裝的好,自己弄費錢、費心還沒有原廠的好。
三、空間
前后排的座椅空間都挺大的,我身高1.75米,比較胖,把駕駛位調整到我舒適的坐姿,后排完全不會擁擠,座椅很軟、很寬,乘坐感還是比較舒服的。
i5 xDrive50L后備箱的左側儲物格被取消了,只有右側一側有儲物格,應該是為了放置電池或電機而進行的布局。i5 xDrive50L的儲物空間比i5 eDrive35L要少一點。不過xDrive50L的后備箱空間總體還是挺大的。
四、電耗
這臺i5 xDrive50L我已經開了將近一個月了,目前行駛了差不多3000公里,感覺xDrive50L的電耗比eDrive35L高不少,可能是因為加入了四驅系統,車身更重了。3月份,在南京日常用車,i5 xDrive50L的平均電耗在20kWh/100km左右。
i5 xDrive50L跑高速的電耗反而比城市道路要低,高速電耗大概在18kWh/100km左右。當然,電耗也因人而異,跟駕駛者的腳法和駕駛習慣有關系。
五、續航里程
日常駕駛,從剩余電量95%開到20%,大概能跑400公里,如果滿電的情況下,開到剩余電量20%,大概能跑500公里。如果是冬天,續航可能還會低一點。這個續航水平,基本能滿足大部分人的日常需求,反正對我來說是足夠了。雖然現在只支持7kW的家充功率,但每天回家充電,第二天出門前都能達到指定電量。
六、不滿意的地方
- 輪胎的噪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 雖然是寶華韋健音響,但音質基本沒提升多少;
- 座椅有嚴重的鼓包,售后說是新工藝,但我還沒完全適應;
- 前排只有一個杯架,前排坐兩個人的時候,另一個人只能手拿杯子,很不方便。其實前排預留兩個手機的位置,不如多一個杯架實用。
- 操控感不及預期,沒有想象中運動。
七、選車建議
如果喜歡i5,選擇eDrive35L,性價比最高,現在新能源汽車的更新換代太快,能花更少的錢,體驗下這款車還是不錯的。如果有續航焦慮的,可以考慮eDrive40L,除了續航更高以外,還多了一個星軌天幕,真挺好看。xDrive50L的優點則是加速猛,配置高。個人建議日常家用eDrive35L完全夠用了。
編輯點評:
隨著eDrive40L和xDrive50L這兩款全新車型的加入,使得5系陣列真正集結完畢(多達18款車型),在油電性能、續航配置、運動豪華、長軸標軸等維度上提供全方位的駕趣選擇。期待這位車友繼續分享i5 eDrive35L與i5 xDrive50L在使用方面更多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