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汽)的總部,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悄然上演。上汽總裁賈健旭,在一次閉門媒體溝通會上,詳細闡述了這家中國汽車行業巨頭的未來戰略與技術藍圖。他誓言,上汽將從“合資引領者”轉變為“自主定義者”,這一轉變不僅涉及組織結構的調整,更是一場技術革命與用戶思維的深度重塑。
面對智能化與電動化的大潮,上汽決定從內部開始變革,打破傳統車企的固有壁壘。2025年初,上汽啟動了“大乘用車一體化”改革,將旗下的自主品牌整合為一個統一的作戰體系。賈健旭親自掛帥,推行“一個目標、一個預算、一張表”的管理模式,旨在提升組織效率,加速市場反應速度。
為了匹配這一新戰略,上汽在干部選拔上采取了更為靈活和實戰化的策略。一批年輕有為、具備實戰經驗的干部被委以重任,競聘上崗機制得以全面推廣。賈健旭強調,干部的選拔不再唯資歷論,而是以結果為導向,確保戰略執行的高效與精準。
上汽還積極尋求外部合作與學習。賈健旭表示,上汽已將華為作為學習的榜樣,并派出了多位年輕干部常駐上汽華為項目,深入學習華為的IPD(集成產品開發)與IPMS(集成產品營銷與銷售服務)體系。上汽希望通過這一學習,打破部門壁壘,實現從“分段作業”到“全流程互鎖”的轉變。
在技術層面,上汽更是錨定了智能駕駛與安全這一關鍵領域。賈健旭表示,上汽將追求讓消費者安心的智駕平權,通過主被動安全的深度協同,打造全場景安全體系。為此,上汽提出了智能駕駛安全“三階段”戰略,旨在通過冗余系統、感知決策與控制融合以及主被動安全系統的打通,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
為實現這一技術藍圖,上汽在智能底盤領域進行了重兵布局。通過整合旗下華域汽車等零部件企業的能力,上汽正致力于打造具備全域控制能力的智能底盤技術。賈健旭認為,底盤是自動駕駛安全的基石,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上汽在這一領域投入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
在用戶定義方面,上汽也進行了深刻的變革。賈健旭多次強調用戶定義的重要性,并指出過去部分車型是“從流程里出來的”,而非真正源自用戶需求。為此,上汽重構了產品開發流程,要求每款車立項時必須由用戶調研支撐,營銷團隊與研發部門全程協同。這一變革將在榮威品牌首款AI汽車上得到實踐,該車型從定義階段就引入了用戶共創機制。
面對新能源賽道的激烈競爭,上汽選擇了“深蹲起跳”的策略。賈健旭將技術儲備分為固態電池、智能底盤、高能量密度電池和芯片國產化四大方向。在固態電池領域,上汽已組建了百人研發團隊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在電池能量密度提升方面,上汽則瞄準了續航痛點;在芯片國產化方面,上汽計劃推動ECU集成化,以降低成本并提升供應鏈安全性。
上汽還與眾多自動駕駛領域的明星企業進行了合作,共同打造“智駕全家桶”。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全面布局,上汽深度掌控了智駕安全系統,實現了數據、ADAS信號的全面共享與打通。賈健旭表示,上汽將通過這一布局,在L3自動駕駛的成本優化上占據競爭優勢。
隨著這場深刻變革的推進,上汽正逐步展現出其作為“自主定義者”的嶄新面貌。從組織結構的調整到技術的重倉投入,再到用戶共創與工程師轉型,上汽正在用一場從思維到行動的徹底革命,證明著傳統車企的轉身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