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將看到一篇長安啟源A07的體驗試駕測評,其實這臺車早在今年年中就上市了,我之前也開過一段時間,作為一臺綜合續航超過1200公里(CLTC)的增程車型,它的性價比即便是在競爭最激烈的B級車市場里,也是很有競爭力的,所以今天接到一臺來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如果你的購車預算在20萬以內,喜歡穩重、實用的轎車類型,那么今天這篇文章,一定能夠幫到你。
首先,這臺車外觀上最先吸引到我的點,就是它用了大量的橫向條形燈設計,車頭是長達1752mm的貫穿式LED燈組合,車尾的貫穿式燈組也長達1702mm,甚至連高位剎車燈都有773mm長,關鍵是這三條燈帶和整車設計是融為一體的,自然流暢,形成一種很有辨識度的搭配,讓這個車在橫向的視覺感官上,顯得穩重大氣。
所以如果不仔細看,你幾乎很難在它的鈑金面上,找到明顯的線條感,幾乎都是輕柔且圓潤的過渡,很克制,但也保留了一點小俏皮。
再開過一段時間之后,另一個讓我感到驚艷的點,就是長安啟源A07的車門,首先,全系標配無邊框車門,而且這個門的開度非常大,應該是超過70度以上,讓我想到了很多兩門跑車的車門開度;其次是頂配車型有四門電吸,高級感拉滿。
接下來看看它的后面,其實我平時不太喜歡開轎車的原因,就是我覺得轎車的后備箱不太好用,因為我拍攝經常要在車上帶很多東西嘛,每次拿里面的東西,我都感覺要鉆進去拿,很難受。但是長安啟源A07的后尾門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它是一個大掀背,整體打開之后,有我一人高,正好1米8,這樣不管是拿東西還是放東西,都非常方便了,所以這臺車的外觀,設計師其實很好的把實用這件事兒,融合到了穩重里面。
包括這臺車的輪轂尺寸,也是這個思路,它有18和19吋的可以選擇,我個人更加推薦18吋,因為別看只相差一吋,但是18吋的輪胎要比19吋的便宜非常多,而且這臺車如果搭載18吋的輪胎,扁平比是55,胎壁更厚實,對于過濾路面小顛簸來說更有利,舒適度會提升很多,性價比高。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臺長安啟源A07的內飾,首先坐進來之后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內飾設計語言和外觀是一脈相承的,雖然是不一樣的材質,但是你能感覺出來是一個氣場、一種風格,依然是很大氣、很穩重、很圓潤的感覺。
本來我個人是不太喜歡這種,幾乎沒有實體按鍵的“極簡風格”,但是,在我之前試駕過一段之后,長安啟源A07采用的一個新技術“多模真免喚醒”,讓我顛覆了一些看法。它有一個紅外光感攝像儀,可以識別我的唇形,叫做“唇動感知技術”,通俗來說有點類似于讀唇語,所以我只要坐在主駕駛位上,就可以直接語音操控它。
而且你可以一句話里面有多個指令,它都可以比較快速的響應,畢竟它的車機里,搭載的是一塊8155的芯片,流暢度不用擔心。我試駕的那段時間,基本上9成的日常車載功能,都可以直接語音操控完成,所以這臺車不用物理按鍵,我覺得也是合理的。
其次,除了沒有物理按鍵之外,這臺長安啟源A07也直接取消了儀表臺,取而代之的是一塊長距全信息AR-HUD,之所以叫做長距,是因為它的視覺可感知距離大概是在車頭7.5米的位置,所以看起來比較輕松,不會讓你的眼睛需要頻繁變焦去看它。
而且50英寸的超大顯示,能夠顯示的信息就很多了,比如:小地圖、簡潔導航、AR導航、輔助駕駛、電量、油量,甚至歌詞和藍牙電話,它都能顯示出來。
除了以上兩個亮點之外,內飾的設計上,還有3個小亮點,一個是這個中空扶手臺,當然,在這臺車上,長安官方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情感環島設計”,它巧妙的利用了空調出風口的風,來給手機充電的位置進行降溫,而且從設計上來說,懸浮式島臺讓主副駕駛在空間上沒有被分隔開,可以說設計美感和實用性的合二為一,很棒。
然后大家往下看,這里有三個漢字,“悅/致/臻”,分別代表了3種不同的香味,這種設計我還是第一次見,很細節。
然后我最喜歡的一個小細節來了,這臺長安啟源A07除了現在新能源車,很喜歡用的按鍵式的開門方式之外,在這個門板的里面,還有一個傳統的門把手,這是一個考慮的很周到的設計!點贊了!
然后咱們來看看后排,從整體上來說,這臺車的后排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因為長安啟源A07,是基于EPA1全電數字平臺打造,全系都是后驅車型,而且它的后懸架,采用了這個級別車型比較少見的H臂多連桿結構,這種結構天然對后懸架橫向擺動的抑制更好,讓彎道操控感更強,但缺點是比較占地盤空間,再加上后電機的布置和大溜背的造型,所以后排座椅比較靠前,犧牲了一定的后排空間。不過整體來說,這個空間在主流B級車里,還是及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