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已切入“具身智能”的消息引發關注,集團已成立相關業務部門和技術布局。
3月初,京東探索研究院發布文章稱,該團隊開發了一套高擴展性的具身智能系統架構,面向雙臂靈巧手的一體式高頻率遙操技術,基于末端模仿的泛化操作方法,以及國內首個雙臂移動機器人操作的開源數據集JD ManiData,全面應用于咖啡機器人等家庭場景。其中,這套具身智能系統架構突破了簡單結構化的實驗室場景局限,成功率達到80%。
針對近期火熱的“具身智能”相關話題,3月25日,京東科技人工智能(AI)相關負責人對鈦媒體AGI表示,京東云持續深耕大模型技術并大力推進在產業應用的落地。在團隊看來,發展通用人工智能(AGI)有三個方向要走:第一是大語言模型;第二是多模態,大模型必須具有視覺能力,未來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延伸向嗅覺、觸覺;第三是走向“具身智能”,包括機器人、機械臂、無人車等,讓AGI從數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數字人是多模態的代表,走到物理世界,我們也一直在推動這方面的研究。隨著硬件制造愈加成熟,軟件即智能模型會成為(機器人)領域越來越重要的差異化和競爭能力,最后智能機器人領域,京東主要聚焦于機器人和大模型的深度結合,以及新應用場景的探索,包括世界模型、深度推理模型等,最終將機器人希望做到可執行、可操作的‘具身智能’,無論是機器人、車,還是機器狗,都是如此。”上述負責人表示。
據悉,京東探索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0月25日,是以京東集團各事業群與業務單元的技術發展為基礎,集合全集團資源和能力,成立的專注于前沿科技探索的研發部門,是實現研究和協同創新的生態平臺,主要深耕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工程與管理、去中心化計算等數智技術領域,致力于從基礎理論層面實現顛覆式創新,助力數智化產業發展及變革,以原創性科技賦能京東的零售、物流、健康、科技等全產業鏈場景。
近幾年,京東加速且全面向技術轉型。財報顯示,2017年-2024年,京東集團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400億元人民幣。其中,2024財年,京東集團研發支出就達到創紀錄的170.31億元。
得益于京東近幾年持續加碼 AI 與機器人技術,截至2024年底,京東AI技術已深度應用于物流、零售場景,并成功推出了多款應用于倉儲、分揀、配送等環節的智能機器人。京東集團CEO許冉近期表示,“AI在京東整體業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2024年底舉行的京東云峰會上,京東云發布企業大模型服務、言犀智能體平臺、智能編程助手JoyCoder、言犀數字人3.0等三大智能平臺和五大技術產品。
其中,作為最能體現京東云的技術能力之一的言犀數字人持續發力,在DeepSeek熱潮下,言犀數字人全面接入DeepSeek,并且已經有200余家品牌正在使用DeepSeek輔助生成數字人直播腳本,文案參考率高達90%,24小時在線不停播、成本僅為真人1/10、平均帶來30%轉化提升。
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超過9000家品牌都選了言犀數字人進行入駐帶貨,GMV增量超140億。同時,數字人直播商家數已同比增加200%以上。這意味著,京東言犀數字人已經率先完成了規模化產業應用。
近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布2024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京東科技人工智能團隊憑借“多模態交互式數字人關鍵技術及產業應用”項目榮獲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的特等獎,也是本年度唯一的特等獎。
此次獲獎信息中,京東言犀數字人主要在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提出了低成本、高保真人體建模技術,解決了人體建模成本高、觀感差難題;提出了語義一致多模態應答技術,解決了多模態語義難對齊、應答弱難題;提出了多模態自然化行為生成技術,解決了多樣化行為難協調、交互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