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取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匯報,部署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研究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有關措施,審議通過《關于優化口岸開放布局的若干意見》。
會議指出,要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提檔升級,推進通關、稅務、外匯、數據流動等監管創新,用好相關穩外貿支持政策,幫助企業拓市場、樹品牌、更好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當前,在傳統貿易承壓的背景下,跨境電商作為快速發展且具有明顯帶動作用的外貿新業態,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動力和市場競爭力。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做好新一輪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圍工作
會議指出,跨境電商發展速度快、潛力大、帶動作用強,已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做好新一輪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圍工作,進一步拓寬覆蓋面。要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提檔升級,推進通關、稅務、外匯、數據流動等監管創新,用好相關穩外貿支持政策,幫助企業拓市場、樹品牌、更好發展。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經歷了從試點到推廣的過程,并逐步擴大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數量。國家之所以要在不同省份都設立試驗區,主要是因為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所以不能按照統一的標準“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總結發展經驗。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22年底,國務院已先后分七批設立165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覆蓋31個省區市,基本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
去年,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指導地方依托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優勢產業集群和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培育“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模式發展標桿。
《意見》還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對本地貿易規模大、帶動效應好的跨境電商企業“一企一策”提升“一對一”服務能力。
白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跨境電商特別強調新模式、新業態,也是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我們需要在新業態上尋求外貿更大的發展空間。
日前,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李詠箑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表示,希望各國進一步深化跨境電商領域合作,探索建立公平透明、互惠共贏、適應業態特點的稅收征管體系,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