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星期五,新房成交614套,二手房成交876套。季末成交量回升,庫存新房住宅61273套。看到這組數據,不少人腦袋里冒出一堆問號:這市場是要一路飄紅,還是暗藏玄機?咱們就著這些數據,嘮嘮這背后的門道。
一、市場升溫,回暖信號明顯
就最近這情況來看,房地產市場回暖可不是空穴來風。不光咱們手頭這組數據亮眼,全國各地都傳來樓市升溫的消息。上海2025年第三批次地塊交易,那場面相當激烈,四幅地塊成交總額138.35億元,最高溢價率達40%。浦東新區北蔡楔形綠地C09b - 01地塊,7家房企爭得頭破血流,歷經66輪出價,溢價率直接飆到40%,觸發“雙高雙競”機制。成都那邊也不甘示弱,3月28日主城區6宗涉宅地出讓,3宗溢價成交,收金37.18億元,青羊區宅地溢價率30%,樓面地價還刷新了板塊紀錄。
二手房市場更是一片火熱。從全國范圍講,今年1 - 2月,二手房交易網簽面積同比增速超過兩位數。就拿上海來說,“逢周末、必破千”成了二手房市場的常態,2025年初至今,二手住宅周末日均成交套數超過1200套。這二手房交易火起來,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帶動了整個房地產市場情緒回暖。畢竟二手房交易是一對一,沒那么多花哨促銷,最能反映市場真實需求。購房者不再觀望,信心回來了,新房市場也跟著沾光。很多人通過“以小換大”“以舊換新”,成了新房的潛在客戶,促進新房成交量回升。
二、庫存有壓力,但也有機遇
雖說市場回暖,但庫存新房住宅61273套,這數字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劍,讓人不敢掉以輕心。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不完全是壞事。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中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已連續24個月同比下降,庫存壓力正逐步得到釋放。這意味著,市場正朝著供求平衡的方向發展。
不同城市的庫存情況也有差異。一線城市去庫存周期已回到合理區間,像上海新房可售面積比去年末減少了6%,去化周期縮短了1.1個月。可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依然不小。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得轉變思路,不能再盲目開發,得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推出更符合消費者口味的房子。
三、政策利好,市場信心增強
房地產市場能回暖,政策利好功不可沒。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支持性政策,降低購房者貸款利率、優化貸款環境,減輕了大家的購房壓力。還有些城市推出購房送家電、減免物業費等促銷活動,刺激了市場消費。這些政策就像一劑強心針,讓購房者和開發商都看到了希望,增強了市場信心。
四、未來可期,但也需謹慎
綜合各方面情況,房地產市場有望延續止跌回穩的態勢。春季是傳統銷售旺季,開發商會加大推廣力度,吸引更多購房者入場。不過,咱們也不能被市場回暖沖昏頭腦。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市場回穩還面臨不少挑戰。購房者買房時,得保持理性,多做功課,別盲目跟風。開發商也得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合理規劃開發項目,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樓市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數據是無聲的號角。在這波市場回暖的浪潮里,有人乘風破浪,有人猶豫不決。但無論如何,市場的脈搏始終掌握在那些有準備、有眼光的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