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錢搞研發,奔馳的「中國速度」有多猛?
2024年,奔馳在上海砸下6900萬,升級了一座7400㎡的智能研發中心。這可不是普通辦公樓——從自動駕駛測試到車路協同(V2X)模擬,這里藏著奔馳轉型的野心。過去5年,奔馳在華研發投入高達105億人民幣,中國團隊已成了奔馳全球創新的“最強大腦”。
為什么中國這么重要?
奔馳高管直言:“中國是智能網聯創新的核心驅動力”。這里有最卷的電動車市場、最年輕的用戶,還有阿里、騰訊、百度等科技巨頭——奔馳的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技術,就靠這些中國伙伴“帶飛”。
從「油車霸主」到「智能玩家」,奔馳靠三招翻身
1. 上海研發中心:全球技術風向標
奔馳上海研發中心能模擬極端天氣、復雜路況,甚至OTA升級漏洞測試,號稱“智能網聯實驗室天花板”。這里誕生的L2++自動駕駛系統,已搭載在全新E級車上,僅用12個月就完成研發。
2. 抱緊中國供應商:阿里、騰訊成「外掛」
奔馳采購負責人坦言:“中國供應商的智能技術碾壓歐美”。比如,奔馳車機系統接入了華為鴻蒙生態,導航用高德,語音助手靠騰訊——本土化合作讓奔馳車機流暢度直追國產新勢力。
3. MB.OS系統:2025年放大招
2025年,奔馳自研的MB.OS系統將上線,支持“無圖”全場景智駕,還能用AI預測用戶習慣(比如自動調節座椅和空調)。奔馳高管放話:“這套系統,要讓奔馳甩開BBA對手一個身位!”
豪華車「智能化戰爭」,誰能贏?
奔馳的轉型策略很明確:用中國速度造車,用德國標準賺錢。一邊靠燃油車利潤穩大盤(比如S級、G級),一邊押注智能網聯搶未來。
但挑戰也不少:特斯拉的FSD、華為ADS 3.0虎視眈眈,國產新勢力卷價格更卷技術。奔馳若想坐穩“智能豪華”頭把交椅,還得證明一件事——百年品牌,真的比新勢力更懂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