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朋友在深圳龍崗區看中一套二手房,中介說這套房去年掛牌價480萬,現在降到420萬還能再談。結果上周去看房時發現,同戶型的另一套房突然漲到435萬,中介說最近咨詢的人太多,業主心態變了。這波操作讓朋友直呼看不懂——房價真的開始反彈了?

數據背后的真相:冰火兩重天的市場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深圳二手房價格悄悄漲了!北京2月環比漲了0.4%,上海0.3%,深圳0.2%,南京、成都這些強二線城市更夸張,單月漲了0.7%。中介小王跟我說:最近帶看量翻倍,好多客戶搶著買次新房,300萬左右的房子最搶手。
不過大家別慌,這波回暖不是全面開花。東北某縣城的李阿姨去年想把老房子賣掉,掛牌價從45萬降到38萬都沒人問,中介說現在年輕人都去省會買房了。就像火鍋店里的鴛鴦鍋,一邊熱氣騰騰,一邊冷靜得很。
政策紅包+剛需爆發:這波上漲的底層邏輯
廣州的張女士最近剛置換了一套房。首付比例降到20%后,我把原來的兩居室賣了320萬,加上手里的存款,直接換了套四居室。她算了筆賬:100萬貸款30年,現在利息比五年前少了近30萬!
這種情況不是個例。貝殼數據顯示,90后購房者中,70%傾向于購買5-10年房齡的二手房,最好地鐵口+商圈+學校"三件套"齊全。上海某中介透露:最近成交的房子里,60%都是置換客戶,大家都想趁著價格低位改善居住條件。
這三類房子正在悄悄"漲價"
杭州5號線沿線的二手房最近特別搶手。市民王先生去年底在地鐵口附近買了套老小區房子,當時單價3.8萬,現在同戶型已經掛到4.2萬。鄰居說早知道多買一套,現在連車位都跟著漲價。南京鼓樓區的學區房更是夸張。有家長為了孩子能上名校,花680萬買了套40平米的老破小,單價高達17萬/㎡。中介說:最近三個月成交了12套學區房,價格同比漲了6.8%。深圳崗廈舊改片區也在上演拆遷致富"的故事。老張有套80平米的房子,去年評估價420萬,最近中介說如果現在賣能拿到450萬,未來拆遷補償可能按1:1.2賠償新房,很多投資客都盯著這里。
普通人如何"上車"?
中原地產張大偉舉了個例子:有個客戶在蘇州工業園區東延片區買了套二手房,當時單價2.8萬,現在漲到3.2萬,因為附近有地鐵規劃和新產業園區落地。他建議購房者:優先選核心地段,同一城市不同區域房價能差3倍,寧愿買市區老破小,也別碰遠郊大平層。不過要注意,有些房子看似便宜實則暗藏風險。比如上海外環外某小區,房價從4萬跌到3.2萬依然無人問津,因為周邊規劃的工業區導致環境變差。銀行貸款也開始挑房子了,超過20年房齡的二手房,貸款年限會縮短,首付比例可能提高。
房價會一直漲嗎?房產稅試點擴圍、租房條例出臺的消息不斷傳來,專家預測:到年底核心城市二手房換手率能破2.5%,市場會更看重房子的"居住屬性"。簡單說就是:好房子越來越值錢,差房子可能砸手里。這波二手房回暖更像是市場"洗牌",真正有自住需求的朋友可以考慮出手,但千萬別抱著"炒房躺賺"的心態。就像北京的王姐說的:我買這套房就是為了孩子上學,漲不漲無所謂,住得舒服最重要。你覺得現在該買房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