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攜手共進,這一戰略聯盟正逐步顯現其深遠影響。在華為與上汽集團宣布深度合作的消息之前,業界已見證了華為與多家汽車制造商的合作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問界品牌的崛起。
問界,作為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的成功案例,其銷量成績斐然,為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探索贏得了階段性勝利。然而,這一模式的成功并不能簡單地復制到其他項目上,每個合作項目背后都蘊含著獨特的考量與挑戰。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曾明確表示,受限于資源和人力,鴻蒙智行將不再與更多整車廠進行深度造車合作,但這并未阻止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多元化布局。
上汽集團與華為的合作,無疑為雙方帶來了新的機遇。上汽集團,這個曾經連續18年蟬聯中國境內銷量冠軍的汽車巨頭,在2024年被比亞迪超越,銷量下滑明顯。面對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上汽集團急需尋找新的增長點,而華為的技術實力與品牌影響力,恰好能夠滿足這一需求。雙方將在產品定義、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銷售服務等多個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團與華為的合作并非一帆風順。上汽前任董事長陳虹曾對與華為在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會讓車企失去“靈魂”。然而,面對市場的嚴峻挑戰與業績的下滑壓力,上汽集團現任管理層選擇與華為握手言和,共同探索汽車行業的未來之路。
在華為與上汽集團達成合作之前,賽力斯、奇瑞、北汽集團和江淮汽車等車企已紛紛加入華為智選車模式。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始于華為面臨制裁、急需業務突破口的時期。雙方共同推出的問界品牌,憑借其出色的市場表現,迅速吸引了業界的關注。隨后,奇瑞、北汽集團和江淮汽車等車企也相繼與華為展開合作,共同推出了智界、享界和尊界等品牌。
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模式多種多樣,包括零部件供應商模式、HI(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選車模式。在零部件供應商模式下,華為主要提供通信模塊、芯片、傳感器等零部件產品;在HI模式下,華為與車企共同定義和聯合開發車型,使用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而在智選車模式下,華為則深度參與產品定義、整車設計、研發以及銷售渠道、售后服務等方面。
這些合作模式各有千秋,但共同之處在于都體現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深厚積累與前瞻布局。通過與不同車企的合作,華為不僅能夠快速推廣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還能在合作中學習和積累更多的行業經驗,為其未來的汽車業務打下堅實基礎。
對于上汽集團而言,與華為的合作不僅有助于提振銷量、加速轉型進程,還能在智能化方面獲得華為的技術支持。上汽集團內部正推進“大乘用車板塊”重組,整合榮威、名爵、飛凡等品牌資源,并引入華為IPD(集成產品開發)體系,優化研發流程與市場響應速度。已有數十位華為技術人員進駐上汽,推動技術融合與項目落地。
隨著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日益明顯,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華為與上汽集團等車企的合作,不僅為雙方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也為整個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