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的巨額配售,在市場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3月25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計劃以每股53.25港元的價格配售8億股股份,預計此次籌資凈額為425億港元,主要用于加速業務擴張、研發投資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據悉,配售與認購事項完成后,雷軍的持股比例由24.1%變為23.4%。
面對此次巨額配售,小米股價提前反應,其單日大跌超過6%,市值蒸發超過910億港元。另外,小米集團單日成交額超過了717億港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集團此次配售采用“先賣后買”的方式進行。其首先由雷軍家族信托間接持有Xiaomi Best Time International Limited賣出8億股現有B類股份,利用獲得的資金再購買小米集團8億股新B類股份。
小米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認為,配售及認購事項條款公平合理,符合股東整體利益。
那么,小米集團此次巨額配售到底有沒有損害中小股東利益?影響有多大?
侃見財經梳理發現,自小米IPO至今,一共有三次大額的融資活動。
分別是IPO時,募集資金約240億港元;第二次則是在2020年12月,小米集團配售10億股,募集資金約240億港元;第三次則是本次,一共募集資金約425億港元。
也就是說,小米集團上市至今累計募集資金約為905億港元。
那么,小米上市六年多以來,一共有多少分紅?根據侃見財經梳理發現,小米集團上市之后,從未進行過分紅,累計分紅為0元。
眾所周知,成熟的資本市場,分紅一向被視為投資的重要條件之一。
上市六年多從未分紅,很顯然不合常理,也不厚道。且從2018年開始,小米就已經開始盈利。
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4年,小米集團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5.54億元、100.44億元、203.56億元、193.39億元、24.74億元、174.75億元以及236.58億元。
換句話說,小米賬面并非沒有錢。而在2021年時,小米的市占率就已經是全球第二,且已經是全球500強了。由此可見,當時小米已經是一家非常成熟的上市公司了,對股東進行回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眾所周知,小米上市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其股價表現并不算太好。雷軍還曾自曝,因小米股價低迷自己被一位投資人訓斥了一個小時,自己“汗衫都濕了”。
隨后,“雷軍曝曾被投資人訓斥了一個小時”還登上了微博熱搜。回過頭來看,小米集團當時股價低迷不是沒有原因的。當然為了提振股價,小米集團曾進行過多次大額的回購,但是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直至此次小米SU 7的爆火,資本市場才認可了小米。
當然,除了巨額的配售以及不分紅,小米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林斌多次減持也曾被市場詬病。2024年中旬,林斌違反了自己五年不減持的承諾,連續三日減持小米1000萬股股份,合計套現約1.79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