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開辟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這一戰略部署不僅以技術創新賦能消費升級,更能通過政策“組合拳”精準發力,為消費市場可持續增長注入強勁動能。
小朋友通過AR智能導覽眼鏡參觀展覽
當前,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消費場景,融入百姓日常。從守護老人安全的毫米波雷達,到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的AR導覽眼鏡,這些被嵌入日常場景的智能應用,將“消費品質提升”具象化為觸手可及的溫暖。這些看似細小的技術迭代,實則構建起了“硬件革新—場景適配—數據反哺”的產業閉環,讓實驗室里的創新產品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工智能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虛擬試衣間通過3D建模實現“指尖換裝”,智能浮潛裝備借AR技術還原海底世界……這些創新產品正從以往注重“技術溢價”,向更加聚焦百姓生活的“體驗溢價”轉變。這種轉變,體現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更彰顯了消費市場對人工智能技術多樣化應用服務的需求。正如《方案》所提出的,要“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愿”。人工智能通過構建物質消費與精神需求的雙向通道,驅動消費品質向“悅己型”“沉浸式”轉型升級,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進一步推動消費市場的繁榮發展。
合肥:機器人彈奏鋼琴
人工智能可以加速供需兩側的智能交互。譬如,消費者可以借助AI設計工具介入產品研發,企業則能夠依托智能算法實現需求的精準洞察。在人工智能算法支持下,生產者可快速捕捉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以提升新品設計的市場契合度。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市場效率,還可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就要求企業緊跟市場需求,快速迭代產品,以更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新需求。
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從產品消費到體驗消費,技術創新正在重構“幸福”的尺度。“人工智能+消費”的深度融合,本質上是以技術迭代響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隨著《方案》中“七大專項行動”的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定將持續激發消費市場潛能,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