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動化時代,擁有爆發力十足零百加速性能的電動汽車(EV)越來越多,他們動輒就只有2~3秒的零百加速,甚至還有不到2秒的。然而在這個時候,一項關于 2 秒多的零百加速是否會損害健康的研究正在進行。先公布結論的話,那就是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并沒有太大益處。
最近,一些電動汽車展現出了驚人的性能,輕松超越了內燃機汽車長期以來一直挑戰的 0-100km/h 的記錄。例如,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版僅需 2.1 秒就能達到時速 100 公里,前不久上市的小米SU7Ultra,官方公布的量產車零百加速為 1.98 秒。
那種頭撞到頭枕上,整個身體仿佛陷入座椅的體驗,曾經無疑是那些有能力支付百萬元以上的人的特權,但隨著最近高性能電動汽車一輛接一輛地登場,這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進入了普遍性能的范疇。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提出了疑問。簡單來說,僅用 2.1 秒就達到時速 100 公里究竟會對健康造成怎樣的威脅呢?這里所說的對健康的威脅,并不是指隨著速度加快而增加的事故風險率,而是指身體長期承受的壓力。
例如,在 2.1 秒內達到 100km/h 時,我們的身體會暴露在約 1.2 至 1.5G 的重力加速度下。這與世界上最快的過山車的重力加速度水平相當,簡單理解就是相當于自身重量 1.2 至 1.5 倍的重量壓在身上的感覺。問題在于,這不僅僅是感覺,實際上身體也承受了負荷。
特別是電動汽車與內燃機不同,沒有換擋區間,所以會在更長時間內持續承受負荷。從醫學角度來說,據說經常暴露在這種重力加速度下,可能會患上一些慢性疾病。比如,反復被強大的力量猛地甩頭,就會不可避免地導致頸椎受壓。而且,脊柱和腰部也會承受負擔,椎間盤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零百加速在 1 至 2 秒左右的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1)中,車手們鍛煉頸部和背部肌肉的原因也在于此。當然,他們所暴露的重力加速度比 1.2 至 1.5G 大得多,如果不能正確保護頸部、背部和腰部,就會開始出現注意力下降,很快感到疲勞,或者長期來看可能會受到椎間盤疾病的困擾。(而且因為必須戴頭盔,所以為了承受其重量會進行更特別的訓練。)但問題是,頸部和背部肌肉是相當難以鍛煉的肌肉,而普通人一般不會專門進行鍛煉頸部肌肉的訓練。
不僅存在這個問題。也許最嚴重的疾病可能源于腦震蕩。反復在巨大的加速度下頭部猛地向后甩,然后又向前彎曲,可能會感到頭暈或眩暈,甚至可能經歷輕微的腦震蕩。而且據說如果這種現象反復出現,可能會患上各種退行性腦部疾病。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整體視力下降,反應速度變慢。
最后,據說這也可能給心血管系統帶來負擔。當然,對于健康的人來說沒有特別的問題,但如果是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人,反復受到強烈的身體壓迫,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
然而在這個時候,會產生一個疑問。在內燃機時代,肯定也有零百加速在 3 秒多左右的性能強勁的汽車。但為什么現在才出現健康問題呢?正如前面所說,在內燃機時代,能夠體驗到這種性能的人極其稀少。但現在,人們可以用比那時低得多的成本體驗到更強大的零百加速。
此外,內燃機在換擋過程中,重力加速度會暫時恢復到正常狀態。而沒有換擋過程的電動汽車,在踩剎車之前,身體會一直受到強烈的壓迫。有人說,如果 0-100km/h 加速在 3 秒以上,還不至于有太大問題,如果是 4 秒多的話,對身體的影響就微乎其微了。
最后,一個令人欣慰的點是,并不是所有駕駛員每時每刻都能體驗到 2.1 秒左右的零百加速。只是,如果過于頻繁地反復體驗 100% 的零百加速性能,總有一天可能會出現問題。如果是賽車手,會為應對這種情況進行充分的訓練,但在我們的道路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是這樣。
是選擇全身心感受的快感,還是選擇長期保持健康的身體,這是個人的選擇。但實際上,對于普通人來說,在零百加速 3 秒或 4 秒之間并不會感覺到戲劇性的變化。而身體所感受到的負擔卻明顯不同。那么,各位會怎么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