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此前稱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PC將于5月亮相,這一消息不僅標志著華為終端全面邁入鴻蒙時代,更被視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在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道路上的關鍵一步。
不過時間的發展速度很快,如今已經進入到了三月底,距離五月份也就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因此對其壓力很大。
因為對于華為來說,目前能夠打磨鴻蒙PC的時機并不多了,而且華為還需要針對鴻蒙OS5來進行進一步的打磨和優化。
這意味著華為需要不斷發力,因此從時間與節奏上來說都很困難,所以對花粉來說,期待值也是飄忽不定。
需要了解,自2019年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以來,其在芯片、操作系統等領域的供應鏈屢遭重創。
而且微軟對華為的Windows授權許可于2025年3月到期,直接切斷了華為PC產品的操作系統后路。
在此背景下,鴻蒙PC的推出既是華為的“背水一戰”,也是國產操作系統打破國際壟斷的里程碑事件。
不過,雖然從目前的狀態來說,華為發展壓力很大,但近期卻有博主透露了鴻蒙PC的消息,這也算是帶來了好消息。
根據博主稱,PC系統現在優化的快接近商用版本狀態,但應用生態還得加速完善,基本辦公的需求倒是沒問題。
這也意味著日常使用上不會有什么問題,而且華為內部人士此前表示,作為過渡,鴻蒙PC會針對Windows應用做兼容。
簡單來說就是有望推出類似手機的雙框架系統方案,但未來也會選擇做自己的生態,前者是為了過渡,后者則是對市場發起沖擊。
值得注意,鴻蒙OS到鴻蒙NEXT,真的經歷了好幾年的時間,因此鴻蒙PC的過渡,應該也會持續一段時間。
不過目前的復雜場景如專業設計、工程建模等仍依賴Windows生態,例如,Adobe系列軟件、AutoCAD等專業工具尚未適配,這可能導致用戶體驗割裂。
而且PC端應用開發難度遠高于移動端,涉及更多底層接口和性能優化,華為需通過開發者激勵計劃、技術扶持政策吸引更多軟件廠商加入鴻蒙生態。
此前,華為已在HarmonyOS開發者官網發布PC版設計指南,覆蓋影音、社交、金融等場景的界面規范,試圖降低開發門檻。
只是想短時間內取得效果,還是存在很大的壓力,所以華為選擇優先在商用領域推廣鴻蒙PC。
例如,搭載DeepSeek大模型的商用AI筆記本電腦已進入上市倒計時,目標用戶為對信息安全要求高、軟件需求相對單一的政企客戶。
而消費級市場則可能通過Linux系統過渡,逐步向鴻蒙遷移,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市場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況且全球PC操作系統市場長期被Windows和MacOS壟斷,市占率合計超過90%,鴻蒙PC的入場,標志著國產操作系統首次在主流計算設備領域發起挑戰。
余承東更直言,鴻蒙有望成為“全球前三大電腦操作系統”,只是這個時間,不會短時間內進行完成。
另外要說的是,鴻蒙PC未來的發展肯定很值得期待,一方面,鴻蒙系統的分布式特性使其在手機、平板、汽車等場景中無縫銜接。
這也意味著PC的加入將補全華為“1+8+N”戰略的最后一塊拼圖,實現從移動端到桌面端的全場景覆蓋。
另一方面,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鴻蒙PC的推出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其100%國產化率(包括芯片、操作系統及零部件)符合國家“信創”戰略需求。
尤其在政府、金融等關鍵行業,國產替代進程有望進一步提速,可以說無論是對品牌還是對科技市場,都是一個不小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