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拼多多發布啟動“百億減免”后首個財報。公告顯示,拼多多2024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106.1億元,同比增長24%,調整后凈利潤298.5億元,同比增長17%;拼多多2024年全年營收達3938.4億元,凈利潤為1124.345億元。
與此前幾個季度相比,拼多多2024年四季度營收的增速有所放緩。營收放緩的另一面,是拼多多的新故事。
拼多多披露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拼多多“百億減免”累計為超千萬的商家實現提質增效,僅“推廣服務費退返”一項就為商家每年降本數十億,“電商西進”帶動平臺西部地區的訂單量同比實現雙位數增長;“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的首批項目先后助力上千個農牧產區、產業集群逐步轉向“新質供給”的發展階段。
財報發布后的業績會上,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回應稱,收入放緩,源于大量針對生態系統的投資,影響了短期財務狀況,包括100億元的費用減免計劃、偏遠地區物流支持等。同時,他也強調,公司的投資承諾仍然堅定,相信可帶來長期回報,這些舉措的成果正在顯現,包括商戶端的降本增效。
當下,電商正從增量邁入存量的競爭,進入“精耕細作”階段,拼多多在平臺生態和產業縱深上持續發力,把“減免、扶持、治理”等多重措施落實到平臺運營、商家經營、產業轉型、物流升級等行業的各個環節,正在引領電商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電商西進讓甘肅牧區消費者也買到熱帶水果 圖源:拼多多
“百億減免”兩面觀
拼多多這家高速增長的電商巨頭正主動慢下來,持續深化轉型高質量發展,轉向對平臺生態的投入。
從單季度來看,拼多多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顯著放緩。2024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4%和61%,到了第四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降至24%和17%。
這一變化并非市場壓力下的被動應對,而是平臺戰略的主動調整。2024年是拼多多深化高質量發展、加大投入的重要一年。從第三季度開始,拼多多相繼推出“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一系列舉措,在“扶持+減免”的組合拳下,持續助力新質商家提質增效。
從財報兩項數據變化來看,可一窺拼多多減免力度之大。根據拼多多財報,2024年第四季度,盡管是傳統電商銷售旺季,但拼多多在線營銷服務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17%,來自交易服務的營收同比增長33%,相較上季度的增速均有所下降。
這是真金白銀扶持商家,僅“推廣服務費退返”一項,拼多多就為商家每年降本數十億,通過“實打實的費用減免”,讓利給商家。
拼多多還大力推進“電商西進”計劃,免除了偏遠地區訂單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大幅降低了商家寄往偏遠地區訂單的快遞費用,為偏遠地區的近億消費者實現了“全面包郵”的電商普惠。
為了加快“新質供給”的上行力度,拼多多平臺的各類流量引擎也不斷為之傾斜,“百億補貼”頻道相繼推出了“百億消費券”“超級加倍補”等新玩法,助力新質商家加快邁向品牌化道路。去年雙十一期間,平臺多次上線“超級加倍補”,對“新質供給”進行超額補貼,僅前兩輪的訂單量就累計超過6100萬單。
廣東鞋服商家傅秋有著深刻體會,他是惠東勃肯鞋大火背后的推手。在他看來,拼多多這個平臺“特別香”。去年一個冬天,傅秋在拼多多上架的加毛勃肯鞋,賣出了3萬多雙。拼多多去年9月份加碼的“新質供給”,讓他在拼多多賣出的這些鞋,每雙比其他平臺省下30多元的營銷成本。
在拼多多的多項舉措支持下,惠東鞋廠積極研發新款勃肯鞋。圖源:拼多多
“在百億補貼等資源的扶持下,自然流量可觀,營銷成本降低,降低的成本便是我們重要的競爭力。”傅秋說。
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后,只有不斷創新,玩出更多“花樣”,才能持續吸引訂單。目前,傅秋團隊的打版師傅已設計了50多版勃肯鞋,結合當季流行趨勢加入各類流行元素。此外,打版師傅也在進行新的嘗試。
惠東鞋服商家傅秋的故事不是個例。在廣西融安,商家肖友菊透露,在“百億補貼”流量+現金扶持下,她原價四斤一百三四十元的脆蜜金桔能夠便宜近四十元,“一開始就賣得很輕松”。
在平臺扶持帶來銷量和利潤空間雙增長的情況下,肖友菊將收購金桔時對品相、質量的要求也較往年提升,將更多錢投向了購置糖果包裝機,對每顆金桔都進行獨立包裝,以降低損耗,并改用順豐物流發貨,將快遞時效至少縮短了一天。
通過“扶持+減免”組合拳,為商家及產業創新創造了空間,推動了產業帶的升級換代。
2024年四季度,拼多多的“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繼續深入全國各地的農產區、產業帶,先后走進六安婚紗、惠東女鞋、青浦母嬰、內蒙古酸奶糕、臨夏牦牛肉、佛山開心果、廣西脆蜜金桔等地區,對當地商家進行產品、營銷、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鏈路支持,培育了一批具備商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新質品牌,并通過新質商家的“頭雁效應”,帶動產業帶突破“同質化競爭”的發展痼疾,逐步完成轉型升級。
127億元研發收入背后的故事
在拼多多這份財報中,還有一項重要數據的上升備受市場關注。
財報顯示,拼多多2024年全年研發投入達127億元,同比增長16%,主要用于商家運營、平臺治理及售后服務的技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