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層能否平衡好技術、市場、利潤間的關系,將直接關系到小鵬能否在2026年全產品線布局完成前,跨越從“活下去”到“活得好”的關鍵門檻。
日前,小鵬汽車交出成立十年以來最亮眼的財報成績單:全年營收突破408.7億元,同比增長33.2%,第四季度單季交付量創下9.15萬輛的歷史新高。

然而,這份“最強財報”背后,57.9億元的凈虧損、持續低于行業龍頭的毛利率,以及競爭對手搶先盈利的現實,讓資本市場在即便小鵬汽車交出不錯的財報后依然保持了謹慎的觀望態度。
如今,這家以“智能駕駛”為立身之本的造車新勢力,正站在規模擴張與盈利拐點的十字路口。
交付狂飆與營收激增
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總收入達408.7億元,同比增長33.2%;凈虧損收窄至57.9億元,較2023年顯著改善。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小鵬汽車總收入為161.1億元,創單季度最高紀錄,同比增長23.4%,環比增長59.4%。同期,凈虧損收窄至13.3億元。

從財報來看,小鵬汽車全年業績的改善,核心是交付量顯著增長帶動。2024年第四季度,隨著小鵬汽車全新品牌的首款車型MONA 03和小鵬P7+的上市,帶動整體季度交付量攀升。2024年第四季度,小鵬汽車總交付量為91507輛,創下單季度交付量新高,超過此前交付指引上限。2024年,小鵬汽車交付190068輛,同比增長34.2%。
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及聯席總裁顧宏地表示,2025年小鵬汽車將會有更多強勁新品的推出,讓公司有信心在堅持技術研發的同時,持續改善盈利水平和自由現金流。
“進入到2025年,我們連續兩個月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交付量冠軍,成為表現最穩健的車企之一。我堅信行穩才能致遠,今年我將專注于進一步提高小鵬汽車的體系能力、用戶產品力、AI和整車技術廣度、商業化能力和全球化能力”,在小鵬汽車2024年Q4業績電話會上,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何小鵬表示。
據悉,今年小鵬汽車還將推出多款全新和改款車型,下半年鯤鵬超級電動產品將亮相。到2026年底,小鵬汽車將會在10萬—50萬價格帶,構建從緊湊型到大型,各個主流細分市場的完整產品布局,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
“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何小鵬如是說。
財報狂奔下的隱憂
“用三年時間跑完特斯拉十年的路”,何小鵬的豪言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著實踐,雖然進度喜人,但其背后仍隱藏著不小的“隱患”。
首先是盈利能力,盡管小鵬汽車單車虧損從2023年的5.6萬元收窄至3.05萬元,但全年57.9億元的凈虧損仍讓投資者對盈利時間表充滿焦慮。相較之下,理想汽車早在2023年實現全年盈利,零跑汽車也在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扭虧。當行業從“燒錢換市場”轉向“造血定生死”的定律時,小鵬的規模擴張尚未完全轉化為盈利動能。

2024年,小鵬汽車單車均價降至18.85萬元,較2023年下降12%,低價車型占比攀升雖帶動銷量增長,卻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對比行業頭部企業,特斯拉、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分別達到17.9%和20.5%,而小鵬汽車8.3%的汽車毛利率仍顯羸弱。
其次,小鵬汽車的技術護城河未成氣候。小鵬在財報會上拋出的技術路線圖——“15萬元級車型搭載城區智駕”暴露出了其應對市場競爭的深層焦慮。一方面,在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通過垂直整合供應鏈,在10萬-20萬元市場構建起成本壁壘;另一方面,小米SU7、華為智界S7等新入局者以“智能生態”概念沖擊中高端市場。小鵬引以為傲的XNGP智駕系統雖在技術上保持領先,但消費者對高階智駕的付費意愿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何小鵬在本次財報會上立下軍令狀,“2025年四季度實現盈利”。支撐這一目標的不僅是38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同比翻倍),更包括出海戰略的全面提速。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鵬汽車還需要在之后的發展中平衡“既要維持研發投入鞏固技術優勢,又需通過規模效應攤薄成本;既要搶占市場份額,又得警惕價格戰對利潤的侵蝕”的發展模式,而領導層能否平衡好技術、市場、利潤間的關系,將直接關系到小鵬能否在2026年全產品線布局完成前,跨越從“活下去”到“活得好”的關鍵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