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汽車產業正式邁入智能化的戰國時代。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等頭部車企紛紛發布智能化戰略,力求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雖然都在大力推進智駕,但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的戰略和思路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形成了"全棧自研派"、"生態整合派"、"穩健跟隨派"、"開放合作派"四類典型派別。
身處“戰國時代”,掉隊就意味著淘汰,那各家誰的戰略和戰術最強呢?
比亞迪:全民智駕,普及高階智能駕駛
戰略層面,比亞迪作為走群眾路線的代表,正在力推“智駕平權”。
過往的智駕車型里面,基本上都是在15萬以上。10萬左右車型能上AEB就不錯,輔助駕駛更是不敢想。而如今比亞迪價格甚至觸達到10萬塊錢以內,并且天神之眼C可支持高速智駕功能。
當然,比亞迪產品線極長,從10萬級到百萬級,肯定不可能全系水平相當。比亞的策略是通過「功能分級」維持溢價,目前比亞迪已經整合了自研芯片、DiPilot智駕系統與車云一體平臺。其“天神之眼”智能駕駛系統有三套模式,除天神之眼C外,天神之眼B可支持高速+部分城市道路智駕,天神之眼A可支持全場景(含復雜城區)智駕。
不過如果只是功能劃分,還不足以讓比亞迪成功脫穎而出。畢竟小鵬汽車也在推視覺智駕和高精度雷達,華為系也躍躍欲試。比亞迪的戰術核心在于用電動化利潤反哺智能化,以騰勢N7搭載的"云輦-A"系統為例,其空氣懸架與智駕算法的融合成本較競品低40%,所以這使得比亞迪有極強的市場調節能力。
總之,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占有率為其智能化戰略提供了堅實基礎。通過「功能分級」的方法,既滿足了入門級用戶的智駕需要,又確保了中高端用戶的價值需求。
吉利:智能汽車全域AI,引領科技變革
在戰略層面,吉利正力求成為智能汽車AI科技的引領者。
目前,吉利已經通過收購沃爾沃、入股奔馳、控股億咖通,形成"芯片(芯擎科技)+OS(Flyme Auto)+衛星(時空道宇)"技術矩陣。極氪搭載的"浩瀚-M架構"已實現中央計算平臺+區域控制器的電子電氣架構。
可以說,吉利祭出了"合縱連橫"的打法,"資本+技術"雙輪驅動:極氪001 FR搭載的衛星通信芯片成本占比達2.3%,但通過路特斯品牌技術共享攤薄研發成本;與Waymo合作開發Robotaxi,實現數據閉環。用高端品牌試水前沿技術(如極氪007的衛星通信),再向銀河等大眾品牌下放。
目前吉利發布了首個“智能汽車全域AI”技術體系,計劃今年擴充至120EFlops的云端算力,支持500萬輛車在線。如云端算力能真達到此水準,要知道華為才7.5EFlops,理想才5.39EFlops,小鵬才4.2EFlops。
總之,吉利正在極力抓住AI風口,希望以云端算力作為突破口,推動智能汽車升級。只是要尤為注意的是,不論是過去的幾何品牌與比亞迪的競爭,還是后來的極氪與小米競爭,吉利向來有極強的風口意識,但又容易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所以吉利的成敗不在于外,而在于內。
奇瑞:油電同智,全球同行
戰略層面,奇瑞力求實現“油電同智,全球同行”。
近日,奇瑞發布了“獵鷹智駕”智能化方案,并宣布將于今年實現全品牌全系車型搭載。同時,奇瑞還與華為合作開發了智界,采用MDC計算平臺。有華為做技術底座,奇瑞所冒風險不大。
在技術布局上,奇瑞和比亞迪有類似之處,也有三個序列,獵鷹500主打端到端大模型行泊一體智駕系統,支持高速NOA、城市記憶領航、記憶泊車等高階功能;獵鷹700在前者的基礎上提升算力,支持高速NOA、城市NOA、代客泊車及車位到車位等場景;獵鷹900采用VLA+智駕系統,具備L3智駕能力。
但與之不同的是,奇瑞更強調油電同智,并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24年,奇瑞海外銷量為114.4萬輛,同比增長21.4%。到2025年底,奇瑞將有30余款車型搭載獵鷹智駕,覆蓋奇瑞全品牌全系車型,涵蓋燃油、混動、增程、純電全動力形式,并在全球市場同步推進。
總之,奇瑞沒有把寶壓在某一類產品/市場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智能化車型矩陣,特別是奇瑞小螞蟻智駕版首次將智駕平權的極限下探至6萬元級,性價比拉滿。同時,奇瑞嘗到拓展海外市場的甜頭后,必然會更用力提升全球市場影響力。
長安:北斗天樞2.0,構建智能生態
戰略層面,長安力求構建以中央計算平臺為核心的智能生態。
長安發布的“北斗天樞2.0”計劃,構建了以中央計算平臺為核心的“1+7+N”技術架構。長安還與華為、地平線等12家科技企業建立了“天樞聯盟”,旨在通過聚合行業頂尖資源實現快速突破。
可以說,長安采用了開放合作的態度,構建了"全棧自研+華為HI模式"雙線打法,其SDA架構實現"硬件可插拔、場景可編排",與華為合作阿維塔(HI模式)同時自研"諸葛智能"系統。
當然,HI模式并不是如此簡單就能推行。華為與車企合作的三種模式。一是零部件供應商模式,二是HI模式,三是華為智選車模式。夾在中間的HI模式最難平衡,所以才有一些品牌(廣汽、北汽)退出了此模式。但堅持下來的也收獲到了好處,比如深藍S07、阿維塔07 Pro+都是率先沖到20萬以內,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產品。
總之,長安正在積極擁抱各方力量,他們似乎也極為擅長處理各方關系,對于一個老品牌來說實屬難得。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加速分化的背景下,這一戰略或為自主品牌突圍提供新思路。
總結
比亞迪或通過"天神之眼"計劃實現智駕技術代際突破,中低端用戶將會是最大受益者;吉利的衛星通信技術若形成標準壁壘,可能重構高精定位市場格局;奇瑞的油電同智、海外路線一旦成型,能收獲極為穩固的市場;長安如能周旋于各方力量,或成為"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最大受益者。
現在看,這場智能化戰爭還沒有統一答案。但我們能明確,唯有那些在戰略定力與戰術靈活性間找到平衡點的玩家,方能穿越技術周期波動,最終登上"新汽車時代"的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