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眾集團與中國一汽集團的合資新時代,乃至于中德汽車產業合作的這臺大戲,剛剛拉開全新一幕。
2025年3月17日,一汽集團發布公告稱,中國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日前在德國狼堡大眾總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大眾方面堅持秉承“在中國,為中國”總體戰略,與重要合作伙伴一汽集團一同,確定了一汽-大眾未來一系列新車型的總體規劃,以期進一步豐富國內大眾系列的商品陣容。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確定的新車型規劃中,有相當一部分將基于德國大眾在華合作伙伴共同開發的全新整車平臺以及車載電子電氣架構。同時一汽-大眾方面還深度參與了本土化商品定義及商品研發,承擔更多的開發責任。
而如此關鍵性的簽約時刻,自然也引來了雙方重量級核心高管的到場——
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彬,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中國一汽戰略與合作部總經理孫惠斌,中國一汽戰略與合作部副總經理李松梅,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首席技術官、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首席執行官吳博銳,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產品與戰略負責人齊澤凱博士等,共同出席儀式,見證這一數十年來大眾集團與中國一汽,乃至于中德汽車合最重要的時刻。
一汽-大眾戰略合作協議2025
中國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的這份戰略合作協議,包含整車產品、整車平臺、電子電氣架構以及智能化技術等多項細節。
雙方確定將自2026年起,以一汽-大眾合資公司下轄的大眾以及捷達品牌,在多個細分市場投放至少11款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全新產品。
根據初步計劃,上述新車型、新產品,將包括6款純電動車型、2款插電式混動車型、2款增程式車型及1款燃油車型。而捷達品牌將成為本次合作的排頭兵,首款純電動產品將搭載一汽-大眾開發的SOA電子電氣架構,在2026年節點內率先上市。
此次規劃的大眾品牌新能源商品將引入全新CMP等電動平臺,搭載全新電子電氣架構CEA,加速一汽-大眾智能電動轉型升級,同時,一汽-大眾還深度參與本土化商品定義及商品研發,承擔更多的開發責任。此外,在混動動力總成的合作開發過程中,一汽-大眾還將發揮主導作用,為更廣泛的客戶群體帶來全新體驗。所謂,從真正意義上踐行“在中國,為中國”的精髓。
顯而易見的是,這份新的戰略合作協議,在奠定了“油電混共進”的產品開發方向的同時,也確定了“油電混全智”智能化戰略目標。
“此次簽約也是一汽-大眾踐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在簽約完成后,陳彬在現場講話時強調:“今天,全球汽車產業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中德雙方股東將繼續秉持全球視野,依托三十余年的合作積淀,戰略協同、共創共進,加速構建新質生產力生態,將全球智慧與本土技術深度融合,推動一汽-大眾未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以更具競爭力、更貼合本土市場、更優智慧出行體驗的全新商品,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出行需求。”
圖|簽約儀式結束后,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彬(右)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左)特意留影,以紀錄這次具有非常意義的戰略合作協議
而貝瑞德進一步強調:“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已收獲了超4000萬客戶的青睞,(我們)將通過新的戰略布局,進一步完善至2030年的產品矩陣,鞏固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此外,憑借本土研發實力,大眾汽車集團將為新產品提供技術賦能,打造先進的智能網聯汽車矩陣。集團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全新技術研發體系,將幫助合資企業更快速、高效地響應客戶的全新需求與市場變化。”
從產品引進,到平臺/架構自研
在以往,世人談及中德汽車產業合作,特別是大眾推動的中國汽車合資化進程,總是以捷達、桑塔納等具體車型產品的引入為線索。然而時隔近四十年,當新時代的合資化進程逐漸呈現“自東向西”的特性之際,我們也可以從諸多技術細節看到其中變化。其中特別應該注意到的,是CMP平臺+CEA電子電氣架構這一“黃金組合”。
CMP平臺是大眾首款可同時兼容純電、增程、混動等多種動力形式的整車平臺,該平臺乃是大眾集團數十年專業平臺開發技術,與中國本土頂尖合作伙伴的先進理念深度融合。通過該平臺開發的產品,全開發周期較傳統流程縮短30%,同時可實現40%的成本優化。
而新一代CEA電子電氣架構,作為大眾集團首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電子電氣架構,幾乎完全依托大眾集團以及大眾合資公司在華幾十年來培養的本地研發力量,并獲得了中方優秀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在實現數字服務的快速拓展、無縫集成高級自動駕駛輔助等先進功能的同時,可支持高效OTA升級。相較于目前主流智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在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其控制單元數量減少約30%,線束長度縮減近半,不僅大幅降低成本,還顯著降低了開發難度。
事實上,這種“減法”策略,不僅直擊大眾品牌在華電動汽車產品的核心痛點,更因CEA的簡練布局,使得新一代產品的電子電氣系統開發和部署效率顯著提升——無論成本控制還是開發速度,均將從中獲益。
在最新的官方產品計劃中,一汽-大眾將在緊湊級車型市場,基于CMP平臺推出兩款純電動車型,同時,一汽-大眾將憑借CMP平臺高度的靈活性,針對當前市場對混動車型快速增長的需求,打造兩款插電式混動車型。
而在中級車市場,一汽-大眾將推出兩款基于大眾汽車集團未來先進平臺的純電動車型及其增程式版本,同步滿足消費者對長續航和電動出行體驗的需求。
當然,CEA的價值,并不局限于和CMP等全新平臺搭配。
圖|通過CEA的升級,現有基于MEB平臺開發的車型,將在智能化層面上往前面邁進一大步
實際上一汽-大眾方面也計劃用CEA對基于MEB平臺開發的現有車型進行全面升級,使之在智能化等領域實現飛躍。不過,僅就捷達品牌而言,其電子電氣架構仍將以一汽-大眾自主研發的SOA架構為核心。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智能電動時代,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構全球競爭格局。中德雙方的戰略合作,恰似一座橫跨歐亞大陸的智慧橋梁,將四十年合資積淀與未來技術藍圖熔鑄為新時代的產業宣言——“油電混共進”不是妥協的權宜之計,而是對市場規律的深刻敬畏;“油電混全智”亦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對用戶價值的極致探尋。
在這場變革中,CMP平臺與CEA架構的“黃金組合”,已然超越了傳統技術引進的窠臼。它們如同兩條交織的基因鏈,一端承載著德國工業的精密嚴謹,一端連接中國創新的澎湃動能。
而一汽-大眾正在書寫一個更具啟示性的敘事:真正的產業轉型,不在于非此即彼的路線之爭,而在于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讓每一滴燃油都迸發效率的革命,讓每一度電能都承載智慧的覺醒。
站在中德汽車合作四十年的里程碑前,這份戰略協議更像是一份面向未來的宣言書:它宣告著合資模式從“市場換技術”到“智慧創價值”的范式躍遷,見證著中國汽車產業從“追趕者”到“共舞者”的身份蛻變。
正如萊茵河與長江的奔流不息,一汽-大眾的“油電混共進”戰略,既是對多元需求的溫柔回應,也是對產業規律的剛毅堅守;而“油電混全智”的智能化藍圖,則在機械與代碼的共鳴中,勾勒出人類出行文明的下一章——那里沒有非黑即白的對立,唯有技術與人文交織的永恒交響。
這或許正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最珍貴的啟示:在變革的迷霧中,長期主義從來不是靜止的守望,而是動態的平衡;不是對過去的留戀,而是對未來的篤定。當一汽-大眾以此次戰略合作簽約成功為新起點,書寫“油電共舞、智領未來”的新篇時,它已然為全球汽車產業點亮了一座位于東方的燈塔。
在顛覆與傳承之間,唯有扎根大地者,方能鑄通往星辰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