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部新勢力“蔚小理”中,理想汽車-W(02015.HK,下稱“理想汽車”)率先交出成績單。2024年,理想汽車交付超50萬輛新車,守住了新勢力銷冠的寶座。但新能源車行業競爭的殘酷,讓理想汽車的財務數據反差強烈,其2024年銷量同比增長33.1%,凈利潤卻同比下滑31.9%,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境地。這背后,其入門級車型占總銷量的近四成,拉低了品牌整體利潤。疊加價格戰與期間費用增長,盈利顯著承壓。
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2024年Q4及全年財報電話會上透露,理想汽車將在2025年推出純電SUV理想i8,并發布下一代技術架構VLA模型。這意味著押注純電動車和智能駕駛將成為理想汽車2025年的重頭戲。
證券之星注意到,曾經的新勢力優等生理想汽車當下深陷困境。在智駕競爭賽道上需重金和技術投入之際,卻出現研發費用率下降、研發人員縮減的情況。品牌連續兩月被擠出新勢力銷量榜首,在銷量壓力下,首款純電SUV遭遇發布延期,種種內外困境讓其純電產品的布局充滿挑戰。
靠低價車帶量,增收降利窘境難破
根據理想汽車公布的2024年業績公告,公司去年實現營收1445億元,同比增長16.6%,連續兩年營收突破千億;但對應凈利潤僅80.45億元,較2023年的118.09億元下降了31.9%。增收降利的情況在2024年第四季度尤為突出,其第四季度營收443億元,同比增長6.1%;同期凈利潤35億元,同比下滑38.6%。
2024年,公司汽車銷售收入為1385.38億元,同比增長15.2%,占總收入的96%。交付面來看,理想汽車2024年交付量達50.05萬輛,同比增長33.1%,蟬聯新勢力車企銷冠,創造了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達成超50萬輛年交付量的最快紀錄。
但亮眼的銷量成績暗藏隱憂,理想汽車去年收入增速遠不及銷量增速,凈利潤也未能同步跟隨銷量增長。
利潤承壓背后,其車輛毛利率由2023年的21.5%降至2024年的19.8%。理想汽車表示,車輛毛利率的下降主要由于不同產品組合及定價策略變化,但部分被成本下降所抵銷。在車輛毛利率影響下,理想汽車整體毛利率也同比下滑1.7個百分點至20.5%。
證券之星注意到,理想汽車2024年推出兩款全新車型,年初理想MEGA上市遇冷,但理想L6得以熱賣,該車型去年累計交付19.2萬輛,占到了銷量大盤的38%。
目前理想汽車在售車型覆蓋了20-60萬元的價格帶,理想L6售價在24.98-27.98萬元,是當前產品結構中售價較低的一款車型。雖然理想汽車通過理想L6拉高了銷量,卻也導致單車售價下跌。2023年,理想汽車的單車均價約為31.99萬元,但至2024年已跌至27.68萬元。
除低價車拉低單車均價外,價格戰也具備一定影響因素。為應對華為問界、小米汽車的競爭,理想L系列多款車型降價促銷,導致車均售價整體下降。
此外,期間費用增長也“吞噬”了利潤。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同比增長25.2%至2024年的122億元,主要是由于僱員數量增加導致薪酬的增加及于2024年確認有關首席執行官績效獎勵的股份支付薪酬費用,以及隨著銷售與服務網絡的擴大令租金及其他支出增加。
理想汽車的盈利壓力或將持續到2025年一季度。據悉,理想汽車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汽車交付量將在8.8-9.3萬輛之間,同比增長9.5-15.7%;但同期營收在234-247億元,同比下降8.7%至3.5%。
理想汽車管理層在電話會上表示,由于中國新年的低季節性和春節后的促銷活動,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車輛毛利率約為19%。這一數值較2024年的19.8%有稍許下滑。
豪賭智駕競爭,裁員大刀卻揮向研發
從電動化到智能化,智能駕駛是未來汽車行業的主戰場。如今,理想汽車也加入了車企智駕鏖戰。
2024年以來,理想汽車在智駕領域發力明顯提速。公司于2024年實現12次技術升級。2024年10月理想汽車向AD Max客戶推送了端到端+VLM(視覺語言)的雙系統智駕方案,并于同年11月推出基于該技術的“車位到車位”一鍵智駕和全國高速收費站ETC自主通行功能。不過,當前新能源車智駕的競爭日趨激烈,小鵬汽車-W(09868.HK,下稱“小鵬汽車”)、華為等車企紛紛加速布局,推出端到端智駕方案。
目前,理想汽車已經啟動了下一代技術架構VLA(視覺-語言-行動)模型的研發,目標是于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落地。據悉,VLA智駕大模型結合了端到端和VLM多模態模型的優勢,能夠提升智駕系統對復雜場景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智駕的精準度。
但VLA的落地面臨諸多挑戰,不僅模型研發耗時,同時還要克服硬件適配與算法融合的雙重挑戰。據媒體披露,目前市面上多數芯片性能基本都無法支持VLA的運行。去年底理想汽車自研的芯片項目“舒馬赫”流片結果不及預期,公司不得已繼續使用供應商方案。不過英偉達今年即將量產的Thor-U MAX芯片有望解決這一難題。
誠然,研發投入是車企能否在智駕競爭中勝出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研發支出方面,理想汽車2024年研發費用為111億元,同比增長4.58%,研發費用率為7.7%,主要投向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研發費用較2023年實現增長,但其研發費用率卻不增反降,2023年的研發費用率為8.5%。
在盈利壓力下,研發費用率的下降或是公司在努力控制成本,而削減研發人員也成為控本手段之一。截至2024年底,理想汽車的研發人員數量為5930人,較2023年末減少了796人,縮減比例達11.83%。值得一提的是,生產和銷售人員分別較2023年增長了10.88%、5.93%,主要是持續拓展銷售及服務網絡所致。
證券之星注意到,早在2024年5月,理想汽車就進行了一輪裁員,整體人員優化比例超過18%,涉及超過5600人。根據界面新聞報道,2023年擴張近50%的智駕團隊,收到的優化指標是團隊縮減至1000人以內。據虎嗅披露,研發崗位的裁員或與去年理想汽車大肆招聘有關,當時理想汽車接收了很多百度智能駕駛團隊的人以及高價招了很多應屆生。
失守新勢力月度銷冠,布局純電內外交困
今年1月和2月,理想汽車的交付量分別為2.99萬輛及2.63萬輛,均較去年12月出現“腰斬”,更是連續兩個月被小鵬汽車反超,失去新勢力銷量榜首的位置。
小鵬汽車目前推出的均為純電車型,但今年將引入增程系統。面對車市白熱化的競爭,理想汽車在現有的增程產品之外,也籌劃在純電賽道中推出新產品。
李想在電話會上介紹稱,公司今年會發布兩款全新的純電SUV,首款純電SUV理想i8會在7月發布,理想i6會在下半年發布。這種發布節奏的好處除了能幫助我們在下半年獲得比較好的銷量之外,也能為我們在下一年的一季度儲存更多的訂單。
證券之星注意到,理想汽車在純電市場的動作一度被迫放緩。理想i8本計劃于2月27日正式亮相,卻因為跟熱門車型小米SU7 Ultra發布會“打架”,只能延期,上市銷售意味著時間更晚。
在這期間,已有一眾競品相繼亮相,增加了理想汽車市場開拓的難度。比如小鵬G9于3月13日上市,2025款問界M9純電版將于3月20日上市;小米YU7和蔚來EC7也將預計年內上市,這都讓高端純電SUV的競爭更加激烈。更不用提還有海外品牌奧迪Q6E-Tron、凱迪拉克ESCALADEIQ等來爭奪市場份額。
從宏觀層面來看,目前純電車的市場份額正在萎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新能源汽車比例為60%,較2023年下降10.4個百分點。
今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68.6萬輛,同比增長79.7%。而新能源車市場的銷售結構發生變化,插電混動車型份額上升,純電動和增程式混動車型的份額有所下降。乘聯會數據顯示,在2月新能源車批發結構中,純電動車占57.6%,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
為推動純電產品布局,理想汽車在充電網絡建設上不斷提速。李想稱,將繼續加快超級充電網絡的部署,目標是推出首款純電動SUV理想i8時擁有2500個超級充電站,計劃到2025年底擴展到4000個站點。
然而,純電產品理想MEGA出師不利在前,2024年僅交付約1.3萬輛。理想汽車今年對理想MEGA的預期也不高,為1-1.5萬輛年銷目標。在此背景下,今年新推出的兩款純電車能否經受考驗,助理想汽車奪回市場份額,目前來看依然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