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刀刃行動”:砍掉低效業務、提升全員經營意識
發布時間:2025-03-18 21:20:51來源:
13041198719
025年3月14日,蔚來CEO李斌在內部講話中,提出以“基本經營單元”(CBU)為核心的組織變革邏輯,要求全員提升經營意識,同時承認此前手機業務因投入產出比不達標而收縮,這一系列動作被稱之“刀刃行動”。
李斌在3月14日的內部講話中,反復強調“把錢花在刀刃上”,核心在于從戰略層面重新定義資源分配的邏輯。
李斌提出,“2025年是技術、產品、換電站和國際化四大戰役之年”,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四季度單季盈利”的目標,這意味著蔚來必須從“粗放擴張”轉向“精準狙擊”,關鍵業務要有取舍的勇氣。
例如,合并蔚來與樂道品牌的交付渠道以節省人力成本,李斌將親自參與供應鏈談判以降低采購成本,這種轉變的本質是將管理能力轉化為競爭力。
李斌以自身決策失誤為例,坦言過去立項時“算不清賬”,導致低效項目占用大量資源。例如,研發項目內部人員成本核算不嚴謹,部分免費換電權益因管理漏洞長期浪費公司資金。
因此,CBU機制的推行并非簡單的成本削減,而是通過“ROI導向”重構資源分配邏輯:每個部門獨立核算成本,項目優先級由投資回報率決定,低效項目直接砍掉,高效項目集中資源加碼。
蔚來的HR管理曾以“價值觀驅動”著稱,李斌早年宣稱“員工不是KPI機器”。但在2025年的生存壓力下,HR必須要直面現實——蔚來CBU機制是一場組織效率革命。
產研部門推行的工時填報制度,表面上是核算項目成本,實則是通過數據透明化篩選高價值員工,對員工價值貢獻進行量化評價。
李斌直言:“不愿填工時的崗位不該存在”。然而這一機制引發抵觸情緒。例如,有員工吐槽填工時“形式主義”,也有員工進一步質疑,此舉可能誤傷一線實干者。
除了工時填報,還要結合項目ROI分析,提高識別高績效團隊的精準度。
蔚來收縮手機團隊、裁撤低效崗位的動作,是CBU機制落地的縮影,然而,需警惕“為裁員而裁員”的陷阱。
李斌強調“優化不是政治任務”,但是,如何才能平衡短期成本控制與長期人才儲備?例如,合并渠道后,樂道品牌仍需提升產品力,若僅靠人力削減而無業務創新,可能陷入“越裁越弱”的循環。
將優化人員向高優先級項目流動,而非簡單裁員,例如從收縮業務轉向換電站建設或海外市場。此外,適當保留部分前瞻性研究項目,避免“唯效率論”侵蝕蔚來原有的創新文化。
李斌強調 "三年內無法創造價值的項目不搞"。這要求員工必須將個人能力與企業戰略緊密綁定。例如,研發人員需從 "技術導向" 轉向 "市場導向",在項目立項時即考慮商業可行性;供應鏈團隊需深度參與成本優化,而非被動執行采購任務。
然而,面對組織變革,員工通常表現焦慮與不安,建議HR有更多人性化的策略,比如:
(1)透明溝通:部分被優化員工反映“從通知到交接僅20分鐘”。易引發信任危機。HR應提前公開裁員標準(如項目ROI、崗位貢獻度),并設置申訴通道。
(2)緩沖機制:為被優化員工提供轉崗培訓或內部競聘機會,包括提供技能培訓(如車機系統開發),而非單純支付賠償金。
李斌喊出“把尊嚴掙回來”,但尊嚴只能靠經營結果掙回。
對蔚來而言,2025年是“刀刃向內”的關鍵年——CEO需要有戰略定力、懂取舍;HR需平衡人性與效率,而員工需要一場“體面的重生”。唯有如此,蔚來才能真正從“生存之戰”走向“勝利者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阿里蜘蛛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