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70城房價正經歷“冰火交織”的關鍵轉折。國家統計局3月17日數據顯示,各線城市房價同比降幅連續4個月收窄,其中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1%,北京更終結連續16個月下跌態勢實現首漲。這場看似溫和的復蘇背后,一場關乎樓市底層邏輯的重構正在加速。
趨勢解碼:同比跌幅收窄背后的三股推力
政策托底效應集中釋放:2024年四季度以來,多地取消限購、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形成疊加效應,推動交易量回升。上海易居數據顯示,70城新建住宅價格同比跌幅已從2024年11月的5.9%收窄至2025年2月的5.2%。
核心城市價值重構:深圳以0.4%的新房漲幅領跑,福田、南山高價項目成交占比提升,驗證“核心資產抗跌”定律;上海新房價格同比逆勢上漲5.6%,成為全國唯一正增長的一線城市。
置換鏈條激活:北京五環外購房社保年限“5改2”、房貸利率降至3.45%等政策,刺激改善需求集中釋放,40個重點城市前兩月新房銷售金額同比增7.1%。
結構分化:二手房市場上演“冰火三重奏”
深圳獨舞:二手房價環比漲0.3%,中心城區高價房源成交占比提升,形成“以價換量”與“品質溢價”并存格局。
北京僵持:二手房價環比持平,但西城德勝學區房成交周期縮短至45天,較2024年同期提速60%,顯示局部市場回暖。
廣滬承壓:廣州二手房價同比暴跌9.4%,老舊小區降價幅度超15%;上海外環外高房齡房源成交占比提升至47%,結構性因素拖累整體價格。
政策預期:城中村改造注入新動能
隨著重慶、廣州等38城啟動超千個城中村改造項目,預計釋放萬億級投資。住建部數據顯示,2025年1-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收窄至9.8%,住宅投資降幅首次回落至個位數。深圳已試點“拆舊購新”稅收抵扣,業主置換節省最高20%成本,這種“以舊換新”模式或成樓市新引擎。
風險警示:
盡管回暖信號增強,但三線城市新房庫存去化周期仍超24個月,南京、杭州等地天量二手房掛牌量壓制價格反彈空間。58同城研究院警告,二三線城市調整壓力尚未見底,市場真正企穩仍需政策持續發力。
當北京朝陽區某售樓處重現排隊選房場景,當深圳灣豪宅買家為搶房加價百萬,這場始于政策驅動、成于信心修復的樓市復蘇,正在重塑中國房地產的價值坐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