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到汽車,從大眾市場到高端突圍,小米集團用15年時間完成了產業躍遷。
資本市場也給為小米投出了贊成票:2025年以來,小米集團-W(1810.HK)股價上漲56%。2月4日,小米市值首次站上了萬億港元關口。
作為機構投資者,哪些基金經理搭上了小米集團的快車?
2024年四季報顯示,持有市值最多的主動基金是:招商優質企業(持有市值8.79億元)、興全合宜(持有市值8.22億元)、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市值5.34億元)。
對應的基金經理正好是老、中、青三代基金經理,新生代翟相棟、80后謝治宇、70后趙楓。
不同的投資閱歷,都共識選擇在2024年四季度將小米新買入前十大持倉。三人有何區別?哪一位更靠譜?
三位中,翟相棟買入節奏最快、數量最大手筆,2024年中,招商優質企業首次買入小米,倉位0.19%,按重倉市值排名是組合的第36位。到了年末,直接買到第一大持倉。
對于買入理由,翟相棟稱,四季度國內科技有諸多積極進展,例如小米SU7表現持續超預期等。這標志著經過前兩年高強度的資本開支后,AI從模型訓練階段有望正式進入到應用落地階段。
翟相棟是最近兩年崛起的新生代基金經理。2022年4月,他接手招商優質企業,這是一只規模常年徘徊在5000萬清盤線附近的迷你基,但在翟相棟任職的三年間,產品收益超過120%,規模也激增到100億元。
從投資策略上看,翟相棟持倉呈現鮮明的“啞鈴結構”,一端是估值合理的成長龍頭,另一端是困境反轉的周期品種。這種攻守兼備的策略,讓招商優質企業規模和凈值都逆勢增長。
不過,翟相棟2021年才開始管理公募基金,尚未經歷一輪完整牛熊,他的業績是否具有持續性,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觀察。
而另兩位買小米的都是公募老將,謝治宇管理年限超10年,趙楓更是2001年就開始管理公募基金。盡管最近兩年,兩人都遭遇了較大回撤,但拉長時間看都能創造超額。
和翟相棟相似,興全合宜也是首次將小米買入前十大,也是在2024年年中開始建倉,買入1865萬股,占基金資產2.15%,是第15大持倉。后逐步加倉,2024年底升到第一大重倉,加倉節奏比翟相棟更穩妥一點。
趙楓則是更長情的“米粉”,睿遠均衡價值2020年初成立以來,前6個季度都將小米買入前十,持股數僅有小幅增減,完整吃到了上一輪小米漲幅。
2023年年底,趙楓再出手買小米,買入300萬股,2024年中增至853萬股,年底增至1670萬股升為第七大重倉。加倉的節奏較翟相棟、謝治宇都更穩健。
2024年底,共384只基金將小米買入前十大持倉,環比增長一倍,持有市值287.78億元。
而上一次買小米的基金數倍增,還是2020年下半年。彼時,大量資金涌入公募基金,而A股估值已來到較高水平,資金開始南向搶籌港股,小米也是公募的愛股之一。
回望上一輪公募搶籌,基金經理介入和退出時點不同,凈值貢獻天差地別。
例如睿遠趙楓,2020年初建倉期就買入小米,在2021年四季度全身而退,成功吃到完整漲幅,下跌初期及時止損。而另一位公募大佬,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則是恰好相反,在高位套牢后(2020年底介入),又在最低點清倉(2022年三季度退出前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