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劇世界里,霸道總裁的形象總是與一系列特定的符號緊密相連,而汽車無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盡管新能源汽車在現實世界中日益崛起,成為環保與科技的代名詞,但在短劇中,它們卻鮮少成為霸總的座駕。
制片人李文濤(化名)揭示了這一背后的原因:“在短劇中,總裁的車不僅要彰顯價格,更要體現出面子和排場。綠牌的新能源車,無論多么豪華,總給人一種不夠氣派的感覺。”他進一步解釋,團隊在選擇車輛時,通常會參考熱門婚車的品牌,以確保短劇的觀眾能夠產生共鳴。
這一觀察得到了數據的支持。在隨機抽取的150部霸總題材短劇中,奔馳(包括邁巴赫)以107次的出鏡率遙遙領先,成為當之無愧的霸總最愛。勞斯萊斯、紅旗和賓利緊隨其后,分別出現了22次、11次和5次。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這些短劇中幾乎難覓蹤影。
新能源汽車與短劇的“擦肩而過”,并非因為它們缺乏市場影響力。實際上,新能源汽車正在高端市場發起猛烈攻勢,試圖在用戶心中樹立新的地位。然而,短劇作為一種追求快速、直接刺激的文化產品,更傾向于選擇那些已經深入人心、具有強烈符號特征的汽車品牌。
李文濤指出,霸總短劇中的豪車往往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遞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例如,奔馳的立標在短劇中就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扛住細節拍攝,還能營造出短劇所需的氛圍感。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智能化、科技化、舒適性——在短劇的有限時間內難以充分展現。
預算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在短劇中出鏡的一個重要因素。拍攝一部成本約10萬的短劇,租車開支通常只有1500元左右,而且所有用車的戲份需要在一天內拍完。在這樣的預算限制下,劇組更傾向于租賃性價比較高的傳統豪車,而非價格昂貴的新能源汽車。
盡管新能源汽車在現實中發展迅速,但在大眾層面建立起真正的“豪車心智”仍需時日。短劇作為反映大眾審美趣味的文化產品,其選擇傳統豪車的做法雖然略顯保守,但無疑更加穩妥。畢竟,在短劇中,觀眾更關注的是那種直觀、強烈的刺激感,而非汽車本身的科技含量或環保理念。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在短劇中完全沒有機會。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用戶認知度的提高,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短劇開始嘗試將新能源汽車融入其中。尤其是當霸總的人設與新能源汽車的科技新貴、環保精英形象相契合時,這種融合將更加自然和順暢。
在短劇的世界里,豪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新能源汽車要想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不僅需要提升自身的品牌認知度和產品優勢,還需要找到與短劇內容相契合的創作邏輯和呈現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在短劇中展現出新能源汽車的獨特魅力,贏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