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拉蒂不做電動超跑了?這事兒最近在網上可是炸了鍋!我正刷著斯特蘭蒂斯(就是瑪莎拉蒂的母公司)的財報,就看到這條熱搜,瞬間感覺有點懵。
官方數據顯示,燃油版MC20回頭客賊多,復購率38%,但想買電動版的卻沒幾個,轉化率不到12%。
這簡直是打臉電動化浪潮啊!國內新能源車企都卷上天了,為啥頂級燃油跑車品牌反而在電動化上踩剎車了呢?
這事兒其實早有預兆。
早在2023年第一季度,斯特蘭蒂斯就從電動研發(fā)部門撤資17億歐元,財報里都寫著呢!當時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都破30%了,比亞迪銷量還超了大眾,妥妥的國產之光。
但在意大利摩德納工廠,瑪莎拉蒂的工程師們卻發(fā)現,那些愿意花20萬歐元訂GranTurismo Folgore電動版的大佬們,最后73%都選了3.0T海神發(fā)動機的燃油版。
瑪莎拉蒂的首席試駕官洛倫佐老爺子當時就說了:-這不是續(xù)航焦慮,而是駕駛靈魂的拷問!-現在看來,簡直是神預言!
為啥會這樣?看看MC20 GT2 Stradale的升級就知道了。
這車減重60公斤,馬力提升10匹,妥妥的燃油猛獸。
特斯拉Roadster 2號稱2.1秒破百,但瑪莎拉蒂的技術團隊表示,在紐北賽道,燃油版MC20比電動原型車快了8.7秒!品牌總工程師馬爾科·特倫塔打了個比方,他說:-電動機的瞬時扭矩在直道上無敵,但在彎道里,電池組就像給車穿了鉛鞋,根本跳不動。

-這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電動超跑的痛點。
更要命的是歐洲的供應鏈。
我去布雷西亞的變速器供應商那兒看了看,好家伙,堆積如山的雙離合變速箱殼體,車間主任都苦笑:-這些燃油車部件,現在成了燙手山芋。
-反觀國內,寧波力勁科技的壓鑄機24小時不停歇地給蔚來ET5生產零件,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能量密度都255Wh-kg了,而瑪莎拉蒂用的三星SDI電池包才217Wh-kg。
成本差距更明顯,國內動力電池每千瓦時比歐洲便宜18%,怪不得比亞迪漢EV敢賣21.98萬起。
除了技術和供應鏈,消費者的心理變化也很有意思。
我在深圳灣壹號地庫遇到一位王先生,他Taycan和MC20都有。
他說:-電動超跑像電子表,精準但冰冷;燃油引擎的轟鳴,是機械表里游絲的震顫。
-這位私募大佬的比喻,簡直精準!瑪莎拉蒂的用戶調研也顯示,35-55歲的男性用戶對聲浪、換擋頓挫這些-非理性體驗-的執(zhí)著,遠超對環(huán)保的追求。

在粵港澳車展上,銷售顧問演示電動版Levante的靜音加速時,潛在買家們卻更愛聽燃油版的排氣聲浪。
那咱們能從中學到啥?在吉利研究院,領克的插電混動車型在模擬冰面測試,隔壁車間,搭載雷神電混的星越L卻保持著燃油車的操控調校。
研究院副院長說:-國內市場更包容,我們不用在燃油和電動之間二選一。
-比亞迪DM-i超級混動就是個好例子,今年1-5月,混動車型銷量占比52%,從網約車司機到企業(yè)高管,通吃!
再看看國家政策,北京的新能源指標,家庭中簽率比個人高3.2倍,這招妙啊!直接把環(huán)保和家庭消費升級掛鉤。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qū),剛通關的1000臺蔚來ES8,用的都是寧德時代電池、精進電動電機、地平線芯片,妥妥的國產供應鏈閉環(huán)。
這種優(yōu)勢讓國內車企有更多試錯空間,小鵬G9的5D音樂座艙、理想L9的車載冰箱彩電,這些創(chuàng)新要是放在歐洲百年車企身上,估計早被斃了。
瑪莎拉蒂的電動化受挫,既不是燃油車的勝利,也不是新能源的失敗。
就像歐陽明高院士說的:-汽車動力技術的演進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動態(tài)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