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爆發。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1.5萬輛和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9%和29.4%,展現出市場持續擴張的活力與潛力。在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蓋世汽車研究院發布1月電氣化領域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聚焦動力電池、電池PACK、BMS、混動發電機、驅動電機等9大核心領域,深度解析供應鏈競爭格局。
從榜單來看,多個領域呈現出集中度強化態勢,動力電池、車載充電機(OBC)、熱管理電子控制單元(EDC)、電動壓縮機等細分市場的頭部企業份額進一步提升。同時,榜單中也涌現出眾多新玩家,多個領域的裝機量TOP10榜單出現顯著變化,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這種“強者持續領跑”與“新勢力崛起”并存的趨勢,既體現了行業的成熟度,也為創新企業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
動力電池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
市場的火熱,向來離不開動力電池供應商的 “能量補給”。動力電池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上,一場關于能量供應的 “排位賽”展現了清晰的市場格局。
在榜單中,寧德時代以44.1%的市場份額、13525MWh裝機量穩居第一,憑借穩定的技術輸出與廣泛的車企合作,持續鞏固領先地位。緊隨其后的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以26.2%市場份額、8029MWh裝機量占據第二席位,依托車企資源聯動優勢,在動力電池供應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兩者合計超70%的市場份額,直接奠定了頭部企業的主導地位,也讓行業看到頭部玩家在技術、、客戶覆蓋上的綜合競爭力。
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國軒高科等企業組成中部競爭梯隊。中創新航以5.9%市場份額、1816MWh裝機量位列第三,蜂巢能源(5.2%市場份額,1604MWh裝機量)與國軒高科(4.4%市場份額,1361MWh裝機量)緊隨其后。這一梯隊的企業,正通過差異化技術路線、細分市場突破等方式,爭奪更多裝機量空間,蜂巢能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從去年的榜單第九位躍升至第四位,市場潛力巨大。億緯鋰能、欣旺達、正力新能等企業也憑借穩扎穩打的技術與產品力在動力電池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值得關注的是,整個TOP10供應商格局較為穩定,集中度超93%。這意味著,動力電池市場的頭部集中化趨勢顯著,資源、技術、訂單向頭部及腰部企業聚集,新進入者想要突破,需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或服務模式上拿出 “破局利器”。隨著汽車市場持續擴容,動力電池供應商的這場 “能量排位賽”,后續還會因技術變革、車企供應鏈調整等因素產生新變數,值得持續關注。

電池PACK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
除了動力電池,電池PACK也是“能量補給”的重要部分。當前,除了電池企業做PACK,越來越多的車企自研Pack來掌握核心技術、降低采購成本。今年1月,車企自產電池PACK的份額已突破50%,主流車企除理想汽車外,均已布局Pack自研,如比亞迪、零跑已實現100% Pack自研,長城65% Pack自研,小鵬61% Pack自研。
而在電池PACK市場中,整個競爭格局相比去年來說,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有殺出重圍進入榜單的黑馬,也有依托暢銷車型逆流而上的老玩家。
弗迪電池作為比亞迪旗下的核心電池企業,仍以32.8%的絕對優勢領跑;寧德時代緊隨其后,占據了20.4%的市場份額,這兩大巨頭雖仍領先整個市場,但市場份額都出現了微降。特斯拉(占據4.8%的市場份額)降至第四位,第三的位置由蜂巢能源取代。蜂巢能源從去年的榜單第六躍升至榜單第三位,市場份額增至5.7%,與坦克、銀河、哈佛等綁定,銀河的暢銷直接帶動了其裝機量的躍升。
值得關注的是“黑馬”——閃聚電池,這家2024年才進入電池PACK領域的新玩家,今年1月便已躋身榜單第六位,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除了這一黑馬玩家,瑞浦蘭鈞、衢州極電兩大玩家也進入榜單,分別以2.4%和2%的市場份額占據第九和第十位。
當前傳統Pack形式仍是電池集成方案的主導形式,同時車企正積極拓展高集成化方案。電池PACK不能再單純拼產能、拼價格,而要靠“技術迭代速度+生態協同能力”雙維比拼。當車企既要降本又要創新方案時,誰能用更靈活的模式滿足需求,誰就能吃到下一塊蛋糕。

BMS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
電池市場的激烈競爭,連帶著BMS(電池管理系統)市場也暗潮涌動,競爭格局同樣發生較大變化。頭部玩家地位穩固卻各有起伏,中腰部企業加速追趕,車企尋求BMS自主可控的趨勢,更成為攪動市場的關鍵變量。
頭部陣營中,弗迪電池以236067 套裝機量、33.5% 的市場份額蟬聯第一,寧德時代憑借 121775 套裝機量、17.3% 份額緊隨其后。威睿電動( 69245 套裝機量、9.8% 份額)位列第三,特斯拉以 561338 套裝機量排在第四,這格局較為穩定。
腰部企業的競爭中,新舊面孔交替。章魚博士憑借 26384 套裝機量、3.7% 份額,在競爭中穩步前進,從第八位進至第五位。同樣交出亮眼成績單的零跑汽車從第十位躍升至第六位,裝機量為24494 套,占據了3.5%的市場份額。這一變化背后,正是車企尋求BMS自主可控的落地,越來越多車企不愿被供應鏈 “卡脖子”,轉而培育自家或深度綁定的供應商。
這一領域也有闖入榜單的黑馬角色,主要有金脈電子(市場份額為2.4%)、科大國創(市場份額為2.2%)、瑞浦蘭鈞(市場份額為1.9%)三家企業。這三家企業憑借技術創新和市場敏銳度成功闖入榜單,為BMS市場注入了嶄新活力。

驅動電機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
驅動電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其供應商競爭格局也在持續演變,不斷有新玩家憑借創新技術和產品力進入裝機量榜單,呈現出“龍頭穩固、腰部發力、新貴崛起” 的多維競爭態勢。
弗迪動力依舊是領跑者,以 222429套裝機量、27.3%市場份額穩居榜首,雖較去年 31.3% 的市場份額略有調整,但其憑借技術與產品穩定性,持續鞏固主導地位。數字能源則從去年6.8%的市場份額躍升至8.4%,裝機量69784套,進一步拉開與后方陣營的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匯川聯合動力的崛起,以5.2%的市場份額、42301套裝機量躋身TOP3,成功闖入第一梯隊,彰顯其技術迭代與市場拓展的雙重實力。
榜單涌現不少新“玩家”,讓競爭格局更趨多元。比如匯想、格雷博、星驅科技,這些名字在去年榜單中并未現身,如今分別以 3.7%、3.2%、2.9% 的市場份額占據第 6、8、10 位。它們的入場,不僅為市場注入新鮮血液,更折射出驅動電機領域技術門檻雖高,但創新型企業仍有破局空間。這種動態變化,既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縮影,也預示著驅動電機領域將迎來更激烈的技術比拼與市場爭奪。

電機控制器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
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戰場”上,電機控制器供應商的競爭從未停歇。1月,弗迪動力、匯川聯合動力、華為數字能源以近50%的合計市場份額占據主導。
弗迪動力領跑市場,以222450套裝機量、27.3%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匯川聯合動力穩居第二,同時市場份額穩步增長,從9.2%增至12.9%。華為數字能源以8.5%市場份額、68958套裝機量重回前三。
零跑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技術、格雷博、蜂巢易創等企業首次現身榜單,分別以 2.8%、2.8%、2.7% 的市場份額占據第 8、9、10 位。這些新玩家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競爭框架,印證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包容性——即便頭部企業占據“半壁江山”,創新型供應商仍能憑借差異化技術在細分領域撕開突破口。
從榜單看,電機控制器市場呈現“頭部集中化、尾部多元化”的特征。弗迪動力等頭部企業依托規模效應與資源優勢,牢牢把控市場主導權;新入榜單的企業則以創新為矛,在細分場景或特定車企合作中尋找機會。這種格局下,未來市場競爭或將更趨激烈,也將推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向更高效、更創新的方向演進。

功率器件(驅動)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
功率器件(驅動)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中,比亞迪半導體、中車時代半導體、芯聯集成穩坐TOP3,而榜單中士蘭微的快速攀升與宏微科技的新入榜,成為值得關注的亮點。
首先,比亞迪半導體以27.3%的市場份額、222048套的裝機量穩居榜首,作為行業領頭羊,其在技術整合與車規級芯片領域的深厚積累,持續轉化為市場優勢。中車時代半導體以14.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115704套的裝機量彰顯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芯聯集成則以8.8%的市場份額、71996套裝機量排在第三位,三者共同構成行業“第一梯隊”,展現出頭部企業對技術與市場份額的雙重把控。
士蘭微以 8.3% 的市場份額、67223 套裝機量位列第四,憑借技術迭代與市場拓展的雙重發力,實現裝機量的顯著增長,成為上升勢頭最猛的“潛力股”。首次躋身榜單的宏微科技以 3.7% 的市場份額、29848 套裝機量位列第九,作為新面孔展現出強勁的破局能力。

OBC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
OBC領域,競爭格局相對較為穩定。據OBC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TOP10企業裝機量集中度超90%。
在榜單中,弗迪動力以29.4%的市場份額、206755套的裝機量再度登頂榜首,憑借對車規級技術的深度理解,弗迪動力在OBC的效率優化、體積控制上屢創突破,為新能源車型打造穩定可靠的充電“心臟”。威邁斯以19.5%的市場份額、137054套裝機量穩居第二。欣銳科技以11.4%的市場份額、80264套裝機量位列第三。
富特科技以9.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四,64745套的裝機量印證其在細分領域的精耕細作;華為數字能源憑借6.5%的市場份額躋身前五。英搏爾、新美亞等企業亦各展所長,有的以成本控制突圍,有的靠定制化服務破局,在競爭紅海中開辟專屬賽道。麥格米特是這一領域中的黑馬,憑借17393套裝機量和2.5%的市場份額“殺入”榜單,位列第九,成為這一領域的黑馬。
整體來看,盡管頭部企業集中度高,但OBC市場的競爭遠未定格。隨著新能源汽車對充電效率、智能交互的需求升級,供應商們還需在技術突破、場景適配等維度持續發力。

熱管理EDC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
從熱管理EDC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來看,集成趨勢明顯,TOP10行業集成度超88%。
具體而言,弗迪科技憑借其27.6%的市場份額及高達194,601套的裝機量,穩居行業榜首。這得益于其深厚的技術積淀與顯著的規模化優勢,在熱管理模塊集成化的大潮中,弗迪科技持續展現其領先地位。緊隨其后的是奧特佳,占據16.1%的市場份額,而華域三電則以14.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總和超過了50%,彰顯了它們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值得關注的是榜單第六位的“新面孔”松芝。松芝憑借技術突破與市場拓展,成功闖入TOP10,以4.2%的市場份額、29267套裝機量展現黑馬姿態。這一變動不僅刷新了競爭版圖,更折射出行業競爭的動態化——除了頭部企業的“穩”,新興力量正通過差異化優勢撕開市場缺口。
從榜單看,熱管理EDC領域正上演“頭部領跑+新勢力突圍”的雙重戲碼。弗迪科技等頭部玩家以規模與技術筑牢護城河,松芝等新入榜單企業則用創新改寫格局,這場融合技術力、市場力的較量,注定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浪潮中持續升溫,為行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與想象空間。

電動壓縮機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電動壓縮機市場的競爭也愈發白熱化。這場沒有硝煙的 “裝機量爭奪戰” 里,既有頭部企業穩坐江山,也有“新勢力”嶄露頭角。
榜單前三甲堪稱 “實力擔當”。弗迪科技以27.6%的市場份額、194601套的裝機量登頂,作為行業老牌勁旅,其技術積累與市場覆蓋能力可見一斑;華域三電以15.3%的份額、107469套裝機量緊隨其后,憑借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持續鞏固市場地位;奧特佳則以13.8%的份額、97034套裝機量位列第三。值得關注的是,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集中度超50%。
除了頭部企業,榜單中部的競爭同樣激烈。威靈以11.3%的份額、79418套裝機量展現技術突破成果;中成新能源憑借10.1%的份額、71076套裝機量穩步追趕,海立、翰昂等企業也在細分領域占據一席之地,以差異化策略尋求破局。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超力進入榜單TOP10。這不僅為電動壓縮機市場增添了新鮮血液,更釋放出一個信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競爭賽道正在不斷擴容,讓行業對后續 “新勢力” 的表現充滿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