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久在线精品视频_成人午夜网站_国内精品一区二区

首頁 > 生活分享 > 免費教學 > iCAR V23,這車最大的缺點是太便宜了?

iCAR V23,這車最大的缺點是太便宜了?

發布時間:2025-03-14 14:00:01來源: 18836995956

?我不知道這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998”似乎成為了一股引力,就是說原本合理售價應該在十萬出頭的車,賣到9.98萬起,可能因為少了一位數,使得買車似乎變成了一件容易了很多的事,所以十分轟動。于是越來越多的廠商都在想辦法往這個數字靠,然而如果想要引發更大的轟動,就只能讓原本合理售價偏離998程度更高的車,加入998俱樂部。

就是其中一個案例。

設計值錢嗎?

每次看到設計很好的車都會想這個問題,設計值不值錢?

設計無疑是 V23最大的亮點,近幾年國內興起了很多很多的方盒子SUV或者說是硬派風格的SUV,這里引用一下某些大佬的話術,方盒子SUV和方盒子SUV之間是有區別的。

雖然都是方盒子,但是車身的比例、姿態,卻很不一樣,有些“方”得很呆,有些卻有豐富的層次感也充滿了力量感,它們可能是為了照顧不一樣的需求,比如空間利用率以及車身底盤的結構等。

我認為iCAR V23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首先是四輪很貼靠四角,而且它的輪子相對于車身來說還挺大的。無論是兩驅的255/55 R19還是四驅的265/45 R21,輪圈的樣式都很對味。

再到車身造型的設計拿捏得也很準確,從輪拱到腰線再到車窗,從下到上一層一層往內收,很棒。唯有車尾的小書包,它顯然不是用來掛備胎的,但真的有點小,像是發育不良,如果能夠大10%或者20%就更好了。

當然,可能很多人對于設計的要求和感知也不是那么高,“它只要是個方的就行”。那么接下來就是方盒子SUV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如何通過細節避免同質化?(盡管在我眼里也并不是很同質)

這一點,我覺得奇瑞系的方盒子做得也都還挺好的,的燈組就很有自己的創新,而且他們的創新并不顯得生硬。iCAR V23也是,雖然你可能會覺得某些角度某些細節似曾相識,但整個車還是有一定原創度的。

說句不好聽的,又要有原創度,又要有不錯的審美,這對于國內的這些方盒子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你覺得iCAR V23這套設計,值不值錢?

998有這樣的車廂質感?

我手上這輛V23雖然不是998的入門版,但也就只是比998貴一萬的版本,其實這個版本比998劃算多了,有60kWh的電池、401km的CLTC續航,多了電動座椅、座椅加熱、后視鏡加熱、熱泵空調、側裙腳踏板等。

V23的車廂設計雖然沒逃開“一橫一豎一大屏”的潮流,但在“一橫一豎一大屏”的基礎上,它有很多的細節延伸。比如大屏幕下方有一組實體按鍵和旋鈕,尤其是駕駛模式旋鈕,上面還畫了個V23的前臉,這雖然不是什么很難做到的東西,但它身上能有這樣的細節確實是加分的。

同樣的,這些旋鈕和按鍵的手感雖然也不是特別好,但它們存在,就說明了設計團隊確實是想把這車詮釋得更有想法一些的。

前擋風玻璃左下角,后擋風玻璃下沿的中間,都有V23的剪影,還有原本儀表板的位置,這車沒有儀表板,但它們沒有讓這個位置變成單調的小黑板,上面也有一個V23的造型。

除了這些有心思的細節之外,V23車廂的大設計也完全不像是一輛不到10萬就能買到的車,用料一點都不顯得廉價,做工也很工整。

當然它也是有bug的,就在剛才說的那塊按鍵和旋鈕面板左下方,它的位置正好會跟膝蓋干涉,因為下方采用了貫通設計,所以如果你的腿想找個東西靠一靠的話就只能靠在這個面板的左下角,但是它挺硬的,正好也對著膝蓋,靠久了膝蓋會有點痛。

另外,可能是為了配合車的造型,V23的外后視鏡是窄高的方形,它不帶雙曲率,所以外后視鏡的橫向視野不是很好。

不差的行駛品質

作為一款998俱樂部的成員,有以上的外觀設計和車廂質感,似乎已經值回票價了,甚至讓我對它動態方面的體驗完全不抱期待。但有時候就是越不期待,越有驚喜。

底盤的質感非常不錯,雖然V23看上去是硬派風格,但是它的底盤濾振卻絲毫沒有硬碰硬的那種不適感,反倒是非常有韌性,這跟目前國內很多的新能源主打的那種柔軟舒適也不是一個路子的。

不過因為車比較短,坐姿又比較高,加上它比較韌的特性,路面上的起伏顛簸會讓車身的前后俯仰來得比較密集,它不是那種因為懸架軟產生的俯仰,只是因為短高的車身,所以我覺得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側向支撐也比較足,雖然你應該不會拿這車去劈彎,但是我試了一下,過彎節奏快一點的話它的穩定性也還是不錯的,側傾肯定有,但不會有不安的感覺。轉向手感中規中矩,在操控性這方面V23主要是做到了不犯錯。

而在動力系統的標定上,V23就做得不是很好了,動力響應存在明顯的延遲,即便是在運動模式下,你踩下加速踏板,動力都是要一秒后才會響應出來,而且這時候它輸出的動力也不線性,有點沖。

制動的響應也是類似,初段有一定的延遲,而且制動力來得也不是很均勻,比如說你看到前面是紅燈,要從60km/h緩緩剎停,保持恒定的制動踏板深度,速度邊下降,制動力會變大。這時候你可能會“自適應”一下,稍微松一松剎車,但也因為它不太線性,松一點可能也會松過頭。

關于加速踏板響應的問題,如果是經濟模式,確實就不會有沖的問題了,但因為這車本身電機功率就不大,用經濟模式進一步封印動力的話,它加速真的有點慢。

是的,單電機版本的V23只有100kW的電機功率,雙電機則是在此基礎上加一個55kW的前電機,無論是單電機還是雙電機版本,動力儲備對于電動車來說都不算很充裕。也就是好在iCAR V23這車還真不重,60kWh的單電機版本才kg,所以中低速起步加速還算輕快。

再加上這車的噪音控制也挺合理的,你不會要求一輛998的車有多安靜,但它絕對也不算吵。綜上,我認為iCAR V23這車在動態方面,盡管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但對于998起售的價格而言,算是高于預期了,甚至可以說是遠高于預期。

最大的缺點是太便宜了

正如開頭所說,我認為iCAR V23原本的合理售價,應該是偏離998挺多的,結合實際體驗的各方面感受,更是如此。奇瑞把它做到了998,還挺不容易的,當然你確實可以說,998那個版本電池太小續航太短,可買性不高,純粹是個噱頭,但其他品牌的那些998又有幾個不是這樣呢?

我認為9.98萬起的iCAR V23是各種成本控制之后得來的,肯定存在諸多妥協,但要注意,成本控制不等于偷工減料,憑借老司機的直覺和經驗,我認為V23這車在作為一輛車最底層的那些地方,它的用料是到位的。

我相信,如果V23的價位能比當前整體抬高20%~30%,也就是說它如果能賣12.98萬起,它可能在很多方面會變得完善、完整一些。比如說電機的功率給大一點,單電機來個150kW的;還有很多人吐槽它氣囊數量少,那就把它給夠。順帶再加一些舒適性便利性方面的配置,比如無線充電、天窗、后雨刷、可選裝的座椅通風等,讓V23在擁有很強的個性屬性之余,在各方面的功能體驗上也能做到主流的水平。甚至在玩法上給它賦予更多的想象空間,也不是沒可能。反正我會覺得,現在你看到的iCAR V23,是有點遺憾的。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賣12.98萬起,入門版就別弄47度電301km這么雞肋的規格了,直接60kWh起步就好。但即便如此,它的吸引力還是會大幅下降,沒辦法,這就是現實。

所以我很想問問各位,你會買998起售(但實際你應該不會選998的丐版而是11~12萬的版本)但不太完善的iCAR V23,還是會花個15萬買各方面都能更好一些的iCAR V23?

我猜更多人會選擇前者,很簡單,便宜嘛,掏得少了,要求自然也不會那么高,這是很多消費者的心理,也是當下不少新車產品的邏輯。對于廠商來說,車好賣是第一位的,尤其是現在這社會這么卷,拿出好的銷量數字比什么都重要。于是,這個行業就變成了,廠商更愿意去造好賣的車,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車”。

當然了,對于廠商而言,好賣的車,它就是好車。只有我們一直不識好歹地念叨著,好的銷量不等于好車,好車也未必有好的銷量。

這很悲催,就像,在我們這個汽車媒體的行業里,能賺大錢的,大多數都不是真正熱愛汽車的人,而真正熱愛汽車的人,也很少能通過汽車賺到錢。嗯,好像說得有點多了,就此打住吧。

免費教學更多>>

本田馬來西亞開啟預售緊湊型電動SUV e:N1 豐田全面落地RCE制度 中嶋裕樹:讓中國團隊自己開發技術與產品 7萬級車圈大亂斗!五菱VS比亞迪,誰才是性價比屠夫? L2+智能輔助駕駛深度體驗評測:特斯拉?vs.?比亞迪 比亞迪與沙特阿美宣布就新能源汽車技術開展合作,旨在孵化用于提高效率和環境性能的創新技術 2025款奔馳C260L:豪華與爭議并存,是否值得入手? 震驚!20萬就能買奔馳?最后一款讓土豪都直呼買不起! 寶馬新世代駕趣概念車亮相上海 扭矩18000牛米 提供1.2噸下壓力 讓步15萬,降幅又暴增!奔馳C級、奧迪A4L、寶馬3系,該如何選? 盤點2025款寶馬5系賣點如何? 奧迪E5 Sportback、寶馬3系50周年紀念版……重磅轎車前瞻 奧迪是豪華品牌反應最快的?2025車展帶來3款重磅新車 奧迪這是要改頭換面了?全新外觀設計,提供多套動力 華系車的技術深水區?嵐圖天元智架技術解析 iQOO Z10 Turbo Pro將于下周發布 配備第四代驍龍8s iOS 18.4.1溫控優化明顯:游戲發熱降低,但這點仍需注意 登號器安卓手游助手讓你暢玩游戲更輕松 從旗艦到“釘子戶”,你的手機在華為鴻蒙升級名單里嗎? 整頓市場?千元檔游戲平板小鋼炮,酷比魔方掌玩 mini3 Ultra來襲! 安卓超旗艦性能平板,vivo Pad5 Pro正式發布 小鋼炮平板來了!搭載驍龍8 至尊版處理器 三星S25系列最新更新將擴展至更多地區 改進充電動畫 14英寸僅重1.14kg 上手體驗戴爾Pro 14 Premium 你的“第二分身”已經上線!聯想TechWorld將發布人形機器人 蘇奧傳感:新能源業務釋放新活力 產業鏈縱深整合進一步塑造核心競爭力 年輕人第一輛車預算25萬:油車VS新能源,如何選擇? 上汽通用別克發布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 一汽富維收盤上漲1.33%,滾動市盈率13.35倍,總市值67.92億元 零跑科技申請車輛控制相關專利,實現車輛的合理控制動作 蔚來成立蔚樂螢汽車銷售服務公司 注冊資本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