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向來以“安全”為品牌核心,三點式安全帶、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統等技術革新曾為其贏得全球聲譽。然而,2024年,當中國新能源市場狂飆突進時,沃爾沃的“安全”標簽卻未能轉化為銷量優勢。
根據數據顯示,2024年沃爾沃在華銷量同比下滑8%,全年僅售出15.64萬輛,跌至近年最低點;2025年1月銷量雖小幅回升,但前兩個月累計銷量同比仍呈下降趨勢。這一反差揭示了沃爾沃的深層危機,即安全技術雖是護城河,但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中,其品牌價值正被“油改電”的平庸產品與遲緩的轉型步伐逐漸消解。
“豪華新能源領導者”?
早在2017年,沃爾沃便高調宣布“2025年純電車型占比50%”,意圖搶占新能源賽道先機。但時至2024年,這一目標被悄然調整為“含插混車型的電氣化占比50%-60%”。更諷刺的是,其純電車型的市場表現堪稱慘淡,其中基于吉利SEA平臺打造的EX30和EM90,因性價比不足、差異化缺失,月銷量長期徘徊在三位數,與同平臺吉利銀河E5的“20天交付破萬”形成了鮮明對比。
即便沃爾沃在2025年計劃推出7款新車型,其中包括旗艦純電SUV EX90和豪華轎車ES90,但市場耐心早已耗盡。EX90自2022年亮相后多次“跳票”,至今仍未上市;而SPA2純電平臺的研發滯后,更讓外界質疑沃爾沃能否擺脫“油改電”的路徑依賴。這種“口號先行、行動滯后”的戰略,暴露了沃爾沃在新能源轉型中的猶豫與無力。
傲慢式營銷
在銷量下滑的背景下,沃爾沃高層的言論卻屢屢引發爭議。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袁小林曾宣稱:“新勢力會的,我們三年就學會了;我們會的,新勢力十年都學不會。” 這種輕視競爭對手的姿態,與沃爾沃在智能化領域的實際表現形成巨大反差,現實是其車機系統流暢度落后于蔚來、華為,智駕功能僅停留在基礎L2級別,甚至被用戶吐槽“連導航都能卡頓”。
更令人錯愕的是,面對產品質量問題,沃爾沃的選擇是“控評”而非是直面用戶。2025年初,經銷商被曝以山寨寶華韋健音響冒充原廠配件,且后臺篡改合同條款,該事件引發大規模投訴。對此,沃爾沃僅以“徹查”敷衍回應,卻未公布具體整改措施,被批為“道歉信寫得漂亮,行動卻毫無誠意”。這種傲慢式公關,進一步削弱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產品力崩塌與轉型偵探
個人認為,沃爾沃的銷量頹勢,本質是產品力崩塌的必然結果。首先,燃油車陣營依賴陳舊的SPA平臺,XC60、XC90等主力車型多年未大改款,僅靠外觀微調與配置增減勉強續命。2025款S60被曝減配智能鑰匙防水等級、縮水駕駛輔助功能,卻以“空氣質量檢測”為賣點,被用戶嘲諷“新瓶裝舊酒”。
其次,新能源車型缺乏競爭力。沃爾沃當前的插混車型純電續航普遍不足50公里,可以說是“偽新能源”,并且純電車型續航虛標、充電效率低下等問題頻發,車質網投訴量居高不下。更致命的是,沃爾沃的“安全”標簽正遭反噬,2025款XC60因影音系統故障、車身生銹等質量問題,用戶滿意度評分跌至3分,有車主直言:“安全只是營銷,品控還不如國產車”。
展望未來,沃爾沃的挑戰或將進一步加劇。從外部看,小米SU7、華為智界S7等跨界玩家以生態鏈優勢搶占市場,比亞迪、吉利則通過成本控制與技術創新持續擠壓生存空間;從內部看,沃爾沃的“七劍下天山”戰略雖覆蓋燃油、插混與純電市場,但EX90、ES90等新車的交付能力存疑,且智能化水平仍未達到行業標桿。
更嚴峻的是,沃爾沃的全球業績依賴歐洲市場,而中國市場的持續萎縮恐成其財務隱患。2024年,沃爾沃研發投入增長17%,但資金多用于彌補技術短板,而非前瞻性創新;同時,經銷商為沖銷量大幅降價,其中部分車型優惠超10萬元,這導致其品牌溢價能力持續流失。若無法在2025年實現產品力與用戶信任的雙重修復,沃爾沃或將成為下一個被中國市場淘汰的“傳統貴族”。
車叔總結
總的來看,沃爾沃的困境,是傳統豪華品牌轉型陣痛的縮影。該品牌曾以安全技術引領行業,卻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中固守舊有優勢,陷入“起大早趕晚集”的尷尬;它標榜“以人為尊”,卻在用戶投訴與質量危機中選擇傲慢與回避。當安全從“核心競爭力”淪為“營銷話術”,沃爾沃的轉型之路注定充滿荊棘。2025年,沃爾沃需要的不只是新車與口號,而是一場從產品到價值觀的徹底革新。若繼續沉醉于“安全王者”的昔日榮光,等待它的或許不是逆風翻盤,而是時代洪流中的黯然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