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新能源車市簡直就是一場生死局!威馬破產(chǎn)、高合停工、哪吒裁員,將近一半的新勢力都在退場邊緣瘋狂試探。可就在這一片慘淡中,有個曾經(jīng)被大家嘲笑是“土味造車”的品牌,悶不吭聲就上岸了,它就是零跑!零跑在四季度凈利潤成功轉(zhuǎn)正,成了繼理想之后,第二家實現(xiàn)盈利的新勢力。當其他同行都在燒錢堆科技、拼命沖高端的時候,零跑靠著“摳門哲學”和“務實主義”突出重圍。今天汽車X光就來給大家好好扒一扒,它的五大生存密碼,絕對值得所有車企好好琢磨琢磨!
密碼1:死磕中端市場,不當炮灰
零跑可太精明了,它直接躲開了30萬以上的高端內(nèi)卷區(qū),那可是特斯拉、蔚來、理想打得不可開交的主戰(zhàn)場;也不摻和10萬以下的低端血戰(zhàn),畢竟那是五菱、比亞迪的地盤。零跑專注耕耘15 - 30萬的大眾市場。它的打法很絕,用“BBA配置、比亞迪價格”來打心理戰(zhàn)。就說20萬的C11,有無框車門、前雙叉臂懸架、L2+智駕這些配置,價格卻只有Model Y的60% 。2024年車企“倒閉潮”的時候,用戶都更愿意選能盈利的車企,零跑就順勢拿下了一大波保守型客戶。
密碼2:技術全自研,不當“組裝廠”
零跑深知得把命脈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被供應商牽著鼻子走。它是國內(nèi)唯一實現(xiàn)三電、智駕、座艙、電子架構全自研的新勢力,自研成本比外采低20%。自研的CTC電池技術,和特斯拉同款,零件減少20%,續(xù)航提升10%,成本還下降7%。在智駕方面,零跑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路線,不盲目堆激光雷達,用純視覺方案加上自研算法,硬件成本比同行低30%。
密碼3:成本管控“變態(tài)級”
零跑在成本管控上,細節(jié)到讓人驚嘆。供應鏈上,綁定中創(chuàng)新航電池、大洋電機這些二線供應商,成本比蔚來低15%,還定制非標零件,避免為“行業(yè)標準”多花錢。生產(chǎn)上,工廠混產(chǎn)轎車、SUV、MPV,設備利用率高達90%,而行業(yè)平均才70%,單車折舊成本只有800元。渠道方面,70%的加盟店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單店成本比蔚來直營店每年低500萬,采用線上下單、線下提車模式,沒有庫存壓力。
密碼4:抱緊巨頭,出海“躺賺”
2023年,零跑引入全球第四大車企Stellantis,也就是標致、雪鐵龍的母公司,這一步簡直神了!不僅拿到15億歐元救命錢,還得到了出海船票。借助Stellantis在歐洲的6000家門店賣車,T03在國內(nèi)賣7萬,在歐洲能賣到9.3萬,毛利率超25%。而且還反向輸出技術,向Stellantis收“四葉草架構”專利費,真正實現(xiàn)技術換市場。
密碼5:寒冬抄底,反向操作
零跑在行業(yè)寒冬的時候,開啟逆周期三連擊。第一擊抄產(chǎn)能,以白菜價接手威馬工廠,產(chǎn)能翻倍到60萬輛,成本省了2/3。第二擊抄人才,用8折薪資吸納高合、威馬解散的工程師,自動駕駛團隊擴編60%。第三擊抄心智,在行業(yè)都縮減營銷的時候,零跑猛攻“工廠直播”“技術拆解”,強化“靠譜車企”標簽,2024年搜索量暴增200%。
零跑的故事里,沒有那種“顛覆式創(chuàng)新”的夸張劇情,只有制造業(yè)最樸實的邏輯,用技術降本、用性價比搶市場、用全球化攤薄風險。當對手們都在沉迷高端人設、科技噱頭的時候,零跑像個“傳統(tǒng)企業(yè)”一樣精打細算。把成熟技術做出極致性價比,像15萬的車型用CTC技術;現(xiàn)金流管理也很嚴格,付款周期比行業(yè)短30天;專注家庭用戶的真實需求,不搞換電站、飛行汽車這些“面子工程”。這場逆襲告訴我們,新能源下半場,活得久可比跑得快重要多了。零跑的模式看似是下笨功夫,卻可能是中國車企全球化最實際的一條路,先活下去,才有機會當“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