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自媒體36氪發布了一篇名為《蔚來掀起變革風暴:每一分錢投入都要聽到回響》的長文,在業內引起了一陣不小的反響。然而戲劇性的是,僅僅兩天后的3月12日,蔚來美股一夜暴漲17%,總市值重返93億美元。那么蔚來到底有哪些問題?在過去幾個月時間里,蔚來又進行了哪些變革?
一語點破夢中人?
36氪發布文章的起因其實要追溯到2月25日,即將離職的蔚來員工“小小蝸牛”在蔚來內部論壇發布長文,直指蔚來供應鏈成本失控、組織效率低下。并誠懇地提出十條建議,呼吁公司應盡快從務虛轉化為務實,要以市場為導向,別再幻想和空談了,要把資源集中在刀刃上,正視現實。
面對如此“口無遮攔”地指出問題,蔚來并沒有封殺和逃避,而是選擇了虛心聽取意見。幾個小時后,蔚來創始人李斌在該長文的評論區實名回復,并把這篇文章置頂,還通過飛書直接全員“抄送學習”。
算賬精細到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這場對于蔚來內部的反思,李斌并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已,而是實打實的推動了一場“刮骨療毒”式變革:其中在供應鏈環節,李斌親自下場和供應商砍價,要求按“小數點后四位”摳細節,知情人士透露:“蔚來部分零部件采購價直降15%,電池成本談判已逼哭供應商。”除了向供應商“砍價”以外,蔚來在設計生產環節也進行了優化,比如座椅骨架從每車單獨設計改為平臺通用,成本直降10%;車內接口從200種砍到50種,單車省下1000元。
另外上周蔚來還對UR Fellow、PT能源部門、NIO House運營、售后門店等多部門及終端銷售團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調整,據知情員工表示此次裁員比例應該在10%左右,不同地區會有一定差異。此外門店試駕車數量、員工工時甚至打印紙用量,都要換算成成本。針對年運營成本超500萬、但八成車主一年去不了一次的牛屋,蔚來選擇關閉部分虧損門店節省租金。
變革從一年前就已經開始
其實就算沒有那篇內部論壇的長文和36氪的點醒,蔚來也早已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去年蔚來銷量超過了20萬輛,在新勢力品牌中算是比較出色的成績,但卻沒有解決虧損問題,在過去兩年時間,蔚來平均每個季度虧損達到了50億,品牌成立十年以來累計虧損超過了1000億元。
反觀與蔚來差不多同時期起步理想,早在2023年就已經實現全面盈利,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更是高達45.1億元;零跑也在去年四季度首次盈利。雖然蔚來擁有出色的融資能力,能支撐起繼續虧損,但虧損終究不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該有的健康狀態。
因此早在去年年初,蔚來就在內部推行了CBU(基本經營單元)變革,將公司所有經營工作拆分為多個互不重疊的基本經營單元,每個單元建立明確考核機制,并優先級不高,成本浪費的項目進行調整。同時備受爭議的蔚來手機業務在去年底就已經并入數字座艙團隊,重復崗位進行了大幅精簡。
另外蔚來還將總面積約4萬平米的售后服務總倉遷至10公里外的一個新城市,每平米租金下降超70%,節省成本支出超2億元。噴漆、洗車、代駕等自營的售后服務項目也逐步外包給第三方合作伙伴。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蔚來的服務運營業務在2024年全年實現盈利。
寫在最后
其實本人是打從心底是十分欣賞蔚來的,除了因為它的產品力、對換電的堅持以及用戶至上的理念以外,也敬佩李斌面對質疑時虛心聽勸的態度。對比起其它已經盈利的新勢力品牌,蔚來確實需要一場降本增效的全面改革,縱使變革可能會引起部分老車主的不滿,但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只有在優勝劣汰的殘酷市場中存活下來,才能談理想。至于蔚來能否通過這次變革在今年Q4實現盈利,可能要到年底才能見到效果,但從去年已經實現全年盈利的蔚來服務運營業務來看,蔚來的未來還是相當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