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尚服裝產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征途中,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正在發生,而全球時尚和生活方式在線零售商SHEIN正成為這場變革的先鋒。近日,SHEIN宣布其用于倉間轉運的新能源電車已正式大規模投入運營,這些電車將逐步替代傳統的柴油卡車。此次推出的9.6米廂式貨車新能源電車方案,是SHEIN攜手重汽、東風、寧德時代等合作伙伴共同研發的成果。SHEIN計劃到2025年,將投放超過130輛新能源電車用于運輸,預計全年可減少碳排放近萬噸,并承諾未來將持續擴大并加速這一替換進程。
這僅僅是SHEIN在紡織服裝這一傳統產業中推動減碳減排努力的冰山一角。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化與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紡織服裝行業正經歷著加速轉型。SHEIN通過技術創新,貫穿產業鏈全周期,推動再生材料的應用、技術革新與全鏈協同發展,致力于引領傳統服裝產業向“綠色供應鏈”轉型,為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套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在商用車“新能源化”的道路上,SHEIN同樣走在了前列。盡管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已接近50%,但商用車的新能源化仍面臨諸多挑戰,如采購成本高、續航短、載重受限等。針對這些問題,SHEIN與物流合作伙伴及東風集團、中國重汽集團、寧德時代等行業領軍企業攜手,共同展開深度驗證與測試,歷時60多天,成功完成了適合倉間轉運的新能源電車場景測試,不僅驗證了車輛的多工況性能,更為行業樹立了可量化的基準。
SHEIN新能源電車的批量投放,不僅實現了零尾氣排放,帶來了生態效益和環境價值,同時也帶來了經濟效益的雙贏,助力行業向“高效能”升級。SHEIN在物流運輸領域還結合業務特點,采取了多種減碳措施,如使用海運、陸運等低碳運輸方式替代部分空運,形成“空—海—陸”多模式相結合的物流網絡,以降低碳排放。在空運環節,通過優化航線、減少飛行里程,以及對紙箱尺寸的優化和新型裝載框架的開發,提高了運輸效率,減少了飛行次數。在尾程陸運環節,SHEIN在歐洲等市場使用電動車、兩輪車等綠色配送方式,替代了燃油車。
在快遞包裝環保化方面,SHEIN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果。數據顯示,去年SHEIN所使用的再生塑料袋節省了原生塑料超6700噸,減碳超2.1萬噸。自2022年7月起,SHEIN開始采購經全球回收標準(GRS)認證、含50%再生聚乙烯(rPE)的塑料袋,并持續推動其替代普通塑料快遞袋。2024年,SHEIN有52.2%的快遞袋使用了這種再生塑料袋。SHEIN還通過優化尺寸、減輕厚度等方式,推進包裝袋的減量、減塑行動,自2023年起啟動了成衣包裝袋的“瘦身”計劃,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了進一步挖掘全產業鏈的減碳潛力,SHEIN將目光投向了更上游的原材料研發端。2023年9月,SHEIN聯合東華大學啟動了再生滌綸創新技術研發項目,從紡織原料的循環再生維度深化節能減排。目前,雙方已研發推出新一代聚酯中聚體循環利用解決方案,該工藝可以擴大回收材料的范圍,包括廢舊紡織材料與PET瓶等,為原料采購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同時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效率。這一解決方案預計將在今年6月推廣至SHEIN的產業供應商,初期將實現年產3000噸纖維的產業化能力。
SHEIN的綠色實踐不僅限于物流運輸和包裝減塑領域,其創新的按需柔性供應鏈模式和印染技術革新,同樣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按需柔性供應鏈模式通過數字化技術工具,實現了上下游各鏈條各環節的在線化協同,從源頭上減少了原材料和生產資源的浪費,并極大降低了庫存水平。而數碼冷轉印牛仔工藝技術和數碼熱轉印技術的應用,則直擊服裝制造中污染最重的環節,為行業的綠色化轉型撕開了一道突破口。
產學研的緊密合作,為SHEIN的技術革新提供了強大的支撐。除了與東華大學聯合研發再生滌綸外,SHEIN還與傳化化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共同探索前沿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SHEIN還與國內外機構和專家合作,開發了一系列針對供應商的節能減排項目,如屋頂光伏、清潔設計項目、供應商能效領航者和供應商標準化工廠節能融合等。
在國內,SHEIN持續投入超百億元擴建智慧供應鏈,加速布局廣州、佛山、肇慶、江門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智慧供應鏈矩陣。以廣州希音灣區供應鏈項目為例,該園區將通過“綠色、智能、自動”的一體化供應鏈建設全球交付中心,預計引進產業人才高峰期可達約10萬人。園區設置了集中式水蓄冷空調系統和屋面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旨在實現低碳綠色的運行目標。
SHEIN的這些舉措,不僅推動了自身的綠色發展,更為整個紡織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