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鍬挖進凍土,泥土簌簌落下,彎腰扶正樹苗時,袖口蹭上了春泥,根須裹著的新土還帶著冰碴的涼意。遠處山坡上人影晃動,有人用鍬背夯實土坑,有人提著水桶澆灌,晨光把彎腰的剪影拉得很長。
春山的褶皺里,鐵鍬鑿開凍土的沉默,年輪在泥土深處破譯生態密碼。這一鍬一鏟埋下的,是百年后替我們遮風擋雨的綠蔭。
當無人機掠過新造林帶,電子屏上的碳匯曲線與老農掌紋里的繭花重疊,我們忽然懂得:所謂可持續發展,不過是前人把年輪當作時光存折,讓我們在年復一年的開枝散葉中支取蔭涼。
植樹是最有遠見的投資之一。
當2025年植樹節的晨光漫過山脊,讓我們植此青綠,共繪未來。此刻埋進土壤的,終將在某天破土而出,長成連接生態與文明的立體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