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貼吧偶然間瀏覽到一個帖子,其核心內容圍繞著紅米K80的評價展開。
起初,我曾以為普通消費者青睞紅米K80,多是在性能與功能這兩大要素之中擇其一而選,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我的認知再次出現了偏差;
在此,我坦誠承認自己的預判失誤,雖說“系統也是一種體驗”,但平心而論,我之前的判斷確實過于片面。畢竟系統的體驗涵蓋了諸多方面,盡管其中包含功能體驗,可在我看來,系統所帶來的體驗實則屬于另一種更為獨特的層次,而我此前卻遺漏了這一重要考量。
而說起紅米K80這臺手機,講實話我個人認為這臺手機雖然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它的配置與功能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旗艦檔次,不過我這里給出一個相對務實的回答,簡單概括就是“繼承高性價比,高實用性的的策略”,在此基礎上再去在意性能怎么樣,處理器怎么樣,自然就沒什么太大問題。
※但是盡管紅米K80這臺手機擁有如此出色的表現,但為什么貼吧的吧友對此似乎“并不買賬?而關注的角度是系統體驗”,這是為什么呢?其實答案還是我的老話“每一臺手機的背后都有成千上萬個不同觀點”,你如果強制在意對或錯,那么真會讓自己迷茫
①紅米k80這臺手機為品牌究竟帶來怎么樣的好處?
我個人的理解,雖然K80表面上看無疑是一個中端機或者性價比“反正關鍵字是實用”,但是背后的意義卻不簡單,這臺手機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小米品牌的一次關鍵布局,你不要看不起K80,講實話從這臺手機身上完全可以感受到小米“紅米”的野心,你細想該機如果粗略看還有什么缺陷?外觀怎么樣?功能怎么樣?處理器怎么樣?最大版本怎么樣?最后再來個價格怎么樣?這一切都完全指向紅米已經真正開始把“實用”放大
欲問放大到什么樣的境界?我的回答還是大多數用戶需要什么,就放大到什么?在這個手游風氣、影音風氣瘋狂的時代,性能、屏幕和散熱必定是手機的關鍵,從三個關鍵詞來看K80就淡然了。
②硬件配置背后的意義,同樣還是紅米K80
眾所周知,K80的處理器表現相當出色,搭載了第三代驍龍8芯片。
雖說這款芯片并非當前市面上全新的旗艦級芯片,但若僅從“使用”的角度來衡量,其“強大”之處無疑是顯而易見的。一般來說,對于非極致性能追求者而言,使用這樣的芯片基本不會遇到卡頓的情況。而且,它還能夠支持大型游戲在高幀率狀態下穩定運行,也就是當幀率較高時,紅米K80能夠輕松應對,確保玩家擁有流暢、痛快的游戲體驗。
在運存和存儲方面,K80提供了多種配置選擇。其中,最大運存為16GB,與之搭配的最大存儲容量為1TB;而最小運存則是12GB,對應的最小存儲容量為256GB。這樣的配置設計,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版本選擇。
需要指出的是,手機的運存和存儲并非越大越好,倘若運存或存儲過大,勢必會導致功耗增加,進而對手機的續航能力產生不利影響。這一觀點是我個人經過深入研究和實際體驗后得出的結論,那些博主們恐怕都還沒能搞清楚其中的門道呢!
除了紅米K80在硬件配置“也就是你們喜歡的參數”比較到位之外,那么剩下的就是軟件方面,為什么我開頭要道歉一下?體驗雖然包括系統,但是系統屬于軟件范疇,我是萬萬沒有想到吧友會對紅米的軟件很在意,畢竟這不是我看不起紅米的軟件或系統,而是我以最單純的思維來看紅米手機,它的重點要素永遠是“功能俱全”,而軟件我就有所忽視了。
※而時下軟件被吧友關注,完全可以得出小米自研的澎湃系統確實已經備受高度關注,確實細細想一下“一臺手機的硬件配置雖然很重要”,但是系統如果不行,一樣沒什么用,而紅米就做到了這個務實的事情!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