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這片競爭激烈的戰場上,各品牌間的較量異常殘酷。理想、小米等品牌憑借其出色的市場表現一路高歌猛進,而東風集團推出的奕派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成為市場中的一個反面典型。
奕派作為東風集團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原計劃在市場上大展拳腳,然而,其2024年的銷量數據卻令人大跌眼鏡,全年銷量不足5萬輛,這一成績無疑給東風集團敲響了警鐘。
除了市場表現不佳,奕派的質量問題更是將其推向了風口浪尖。在某汽車質量投訴平臺上,大量車主的投訴如潮水般涌來,涉及車身附件、宣傳不符以及售后問題等多個方面。新車品質問題頻發,有的車主在提車后不久便遭遇發動機異常抖動、動力大幅下降的困擾,經檢測發現關鍵零部件存在嚴重質量缺陷。更有車主反映,車門密封膠條安裝不牢固,導致雨水灌入車內,電子設備短路故障頻發。
最近,奕派還陷入了“紅色卡鉗罩”的輿論風波。有車主發現,自己花費5000元選裝的“紅色卡鉗”竟然變成了“紅色卡鉗罩”,而購車配置清單中的“紅色卡鉗”也被悄然更改。面對車主的質疑,東風奕派回應稱這只是描述優化,剎車系統硬件和性能并未改變,但車主們對此并不買賬,認為這是虛假宣傳,侵犯了自己的權益。
在售后服務方面,奕派同樣飽受詬病。車輛出現變速箱頓挫問題時,4S店卻將責任歸咎于車主駕駛習慣不良,拒絕免費維修。車身漆面脫落時,售后又將責任推卸給外部環境侵蝕,讓車主自行承擔維修費用。這種推諉責任的行為讓消費者對品牌失去了信心。
在營銷策略上,奕派也顯得頗為失策。他們重金邀請明星站臺,希望通過明星的影響力拉動銷量,然而實際效果卻遠未達到預期。直播間雖然熱度看似高漲,但真正轉化為購車用戶的卻寥寥無幾。他們還策劃了“eπ007飛躍25米海平面”的夸張噱頭,本想吸引眼球,卻因表演痕跡過重而淪為網友的笑柄。
在技術宣傳方面,奕派同樣存在夸大其詞的問題。他們吹噓馬赫電驅的熱效率高達45.18%,然而交付的車輛卻頻繁出現動力中斷問題。號稱“智能座艙”的車機系統在實際運行中卡頓嚴重,體驗感遠不如千元安卓機。這種宣傳與實際的巨大落差,讓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更令人諷刺的是,在品牌負責人余飛信誓旦旦地表示“背靠東風集團無憂”時,東風集團自身卻深陷虧損困境。2023年凈虧損達到40億元,而2025年初更是傳出了與長安重組的消息。在這種情況下,奕派的豪言壯語顯得尤為自欺欺人。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奕派需要做的不是編造新的“銷量佳績”來撐場面,而是正視消費者的投訴和反饋,積極召回有質量問題的車輛,并重新打造一套靠譜的品控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