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理想汽車發布的上周新能源銷量榜單引發行業震動:蔚來與旗下子品牌樂道雙雙跌出前十,網傳數據更顯示蔚來銷量僅1900臺,樂道僅1100臺。這一成績單,無疑將蔚來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作為曾與理想、小鵬齊名的“新勢力三杰”,蔚來為何陷入如此困境?又該如何破局?
一、銷量雪崩背后:三重“致命傷”暴露
1. 產品定位“高不成低不就”
蔚來主打30萬+高端市場,但這一領域正被理想L系列、問界M9等車型擠壓,而樂道品牌下沉至20萬區間又遭遇小米SU7、極氪7X等性價比車型的圍剿。用戶調研顯示,蔚來車主多為“城市精英”,但經濟下行導致該群體消費收縮,而樂道試圖吸引的“務實家庭用戶”又對其品牌認知模糊,形成兩頭不討好的尷尬局面。
2. 換電模式“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蔚來斥資300億打造的換電網絡曾是核心競爭力,但高額運營成本迫使蔚來削減用戶權益(如取消免費換電),導致口碑下滑。更致命的是,換電站布局速度不及預期,三四線城市覆蓋率不足,難以支撐銷量擴張。
3. 子品牌樂道“造血失敗”
樂道L60上市初期訂單超3萬,但產能不足、交付周期過長導致客戶流失。2月銷量僅4049臺,不足目標的三分之一。更糟糕的是,樂道與蔚來強行“品牌切割”(如禁止樂道車主使用蔚來牛屋),既未建立獨立形象,又丟失了母品牌的光環加持。
二、絕境求生:蔚來必須打響“五場戰役”
1. 產品戰:放下身段,打造“國民爆款”
蔚來需放下“高端偶像包袱”,推出15-20萬級走量車型。參考小鵬MONA M03的成功經驗,可基于NT3.0平臺開發一款搭載智能駕駛、續航500km+的純電轎車,以“技術平權”搶占大眾市場。
2. 品牌戰:重構用戶認知
蔚來主品牌:強化“高端科技”標簽,對標特斯拉Model S,借ET9交付(3月下旬)重塑旗艦形象。
樂道品牌:徹底與蔚來解綁,啟用獨立銷售渠道,主打“家庭智能電動車”,學習理想“奶爸車”精準定位。
3. 渠道戰:下沉到“五環外”
當前蔚來門店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需加速在三四線城市布局“輕資產展廳”,并與寧德時代合作建設小型換電站,降低基建成本。同時,可借鑒零跑汽車“直營+經銷商”混合模式,快速滲透下沉市場。
4. 服務戰:從“鋪張”轉向“精準”
砍掉華而不實的“喂貓遛狗”式服務,聚焦剛需:
推出“換電+充電”組合套餐,降低用戶補能成本;
針對老車主推出電池健康檢測、二手車保值回購計劃,提升忠誠度。
5. 成本戰:向“每個螺絲釘”要利潤
李斌需學習李想的“成本暴君”模式:
精簡SKU,砍掉滯銷配色、內飾選項;
供應鏈“國產替代”,用本土芯片替代英偉達;
暫停海外擴張,集中資源主攻中國市場。
三、曙光猶在:換電仍是“殺手锏”
盡管換電模式爭議不斷,但其獨特優勢仍未消失:
政策紅利:2025年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進入倒計時,換電路線更易獲得政策傾斜;
差異化壁壘:全國3140座換電站(含970座高速站)仍是蔚來最堅固的護城河,若能開放給其他品牌(如廣汽、長安),或可扭虧為盈。
結語:蔚來的“諾基亞時刻”?
當下蔚來的困境,像極了手機行業的諾基亞:技術領先卻輸在用戶洞察。但汽車產業變革窗口期仍在,若李斌能痛定思痛,將“用戶企業”口號轉化為務實策略,蔚來仍有機會上演“王者歸來”。畢竟,這家累計交付70萬輛車、手握530億研發投入的企業,底牌尚未打盡。
留給蔚來的時間不多了,但希望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