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市場呈現出價格競爭趨緩與市場回暖的雙重趨勢,這一變化在2月份的數據中尤為明顯。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乘聯分會)于3月10日公布的數據,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達到了138.6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6%,盡管環比上月下降了22.8%。而在今年的前兩個月,累計零售量已達317.9萬輛,同比增長1.2%。
乘聯分會分析指出,由于今年春節時間較早(1月29日),加上報廢更新政策和置換補貼政策的啟動,以及車企主動穩定價格預期,使得行業內的價格戰相比往年有所緩和。數據表明,乘用車市場的促銷力度在逐年減弱,從2023年的5.7個百分點降至2024年的3.2個百分點,并在2025年的前兩個月進一步減弱,尤其是燃油車的價格體系保持了穩定。
乘聯分會還提到,當前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超出了預期,消費者信心逐漸修復。加上車企在春節期間持續開展的營銷活動,以及去年同期較低的銷量基數,共同推動了2025年2月車市的強勁開局,顯著優于2024年春節后的市場表現,為全年市場的平穩運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在節后快速提升,成為乘用車市場恢復的主要驅動力。2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量達到了68.6萬輛,同比增長79.7%,環比略降7.8%。而在今年的前兩個月,累計零售量已達143萬輛,增長35.5%。盡管2月份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跌至49.5%,未能保持在50%以上,但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種季節性波動與中國汽車發展的階段密切相關。他解釋稱,夏季天氣炎熱時,首次購車群體較少,而換購群體在夏季換車的比例相對較高,新能源車銷量中換購群體的貢獻更大。
在報廢更新及置換政策的推動下,預計今年將帶動1500萬輛的交易,有望釋放2200億元的補貼。同時,新能源車產銷預計將達到1600萬輛,貢獻2萬億元的銷售額。購置稅免稅政策進入最后一年,預計將為市場釋放約2000億元的利好。總體而言,2025年的汽車政策補貼力度創歷史新高,預計總補貼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占汽車銷售額5萬億元的8%,成為撬動整體汽車市場繁榮、加快新能源消費普及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