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合資車企在純電動車市場的動向引人注目。一系列新車型的推出,標志著這些企業正積極擺脫“油改電”的舊有形象,試圖在新能源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進入3月,日系合資車企率先發力。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本田以及東風日產紛紛亮出了自己的新能源“王牌”。廣汽豐田推出了全新純電車型鉑智3X,這款車型不僅搭載了多項智能化技術,如一段式端到端高階智能駕駛功能,還以10.98萬元的起售價,展現出對市場的誠意。廣汽本田則帶來了P7,強調其云馳智能純電W架構和Honda CONNECT4.0智能AI語音助手等亮點。東風本田的S7和東風日產的N7同樣不甘示弱,前者主打舒適駕乘體驗,后者則推出了全棧自研的新能源架構。
在發布會形式上,這些合資車企也玩起了新花樣。廣汽豐田鉑智3X的上市發布會,邀請了脫口秀演員呼蘭和徐志勝,通過幽默的方式介紹新車亮點,這無疑為傳統車企增添了幾分年輕與活力。
然而,盡管合資車企在新能源領域動作頻頻,但目前的市場格局依然嚴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榜上,特斯拉和自主品牌車型占據主導地位,合資車企的車型往往難以躋身前列。即便是表現相對較好的大眾ID.系列,也不得不通過降價來換取銷量。今年2月,一汽-大眾宣布ID.系列SUV車型官方降價,其中ID.4 CROZZ起售價降至13.99萬元;上汽大眾ID.3 2025聰明款也限時降價1萬元。
面對這一局面,汽車分析師指出,合資車企發力純電車型和智能化,是汽車行業發展新趨勢的必然結果。在銷量下滑的背景下,推出新能源車型是奪回市場份額的關鍵。然而,由于起步晚,合資車企在三電系統、新能源車的安全性等方面的技術相對落后,與自主品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盡管如此,合資車企依然擁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多年的熱銷讓它們收獲了大量忠實用戶,這些用戶對于合資品牌的信任和支持,成為合資車企在新能源領域“反攻”的重要動力。在廣汽豐田鉑智3X的新車發布會現場,就有車主表示,選擇廣汽豐田的電車,是因為對合資車質量的信任,以及對造車新勢力質量品控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合資車企在純電車型上持續發力,但插電混動和增程式混動車型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卻在不斷擴大。相比之下,合資車企在這方面的布局顯得較為薄弱。長安馬自達EZ-6是為數不多的提供增程式混動版本的合資新能源車型,但這還遠遠不足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合資車企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積累和沉淀技術,以應對來自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的挑戰。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汽車市場,沒有一家車企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被消費者拋棄。合資車企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才能在新能源領域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