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首款純電SUV在常州工廠正式量產,不僅標志著其發展邁入新階段,更折射出常州新能源產業鏈的深度進化。
日前,理想汽車宣布其首款800V純電SUV在江蘇理想常州工廠正式量產。該車型搭載的新一代電驅動系統在常州電驅動基地完成總成下線,自研的碳化硅功率模塊已在蘇州半導體基地實現量產,兩大核心部件與常州自研電機工廠完成了深度協同。
無獨有偶,國內另一個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日前宣布,其常州基地所生產的幾款車型將搭載最新推出的“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同時,比亞迪常州基地二期項目也將于今年一季度投產,“常州智造”比亞迪有望實現高階智能駕駛全覆蓋。
據悉,作為理想汽車的核心生產基地,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已形成覆蓋電驅動研發、電機生產到整車制造的全產業鏈布局,為企業生產高性能純電車型提供堅實保障。
近年來,理想汽車積極推進供應鏈近地化戰略,此次純電SUV整車工廠落地常州,將進一步整合本地化供應鏈資源,實現了從電機、電控到整車組裝的垂直閉環,對企業來說,提升了生產效率和品控能力。
而作為比亞迪在國內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比亞迪常州基地目前所生產的三款車型中,海豹、海獅07EV將搭載“天神之眼”智駕系統,該系統集成AI算法、高精度傳感器和5G通信技術,能夠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常州,這座曾經的傳統工業重鎮,如今依托新能源產業,站在“萬億都市”這個新起點,正向著更高點再出發。
常州市工信局綜合規劃處處長周憶崢向界面新聞介紹,2024年,常州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8500億元,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全國第三、投資熱度連續三年居全國第一。全年新能源整車產量近80萬輛,創歷史新高,占全省比重近60%。2024年,工信部授予常州“中國新能源之都”產業名片。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10月,常州入庫稅收超億元的93家企業中,有31家是新能源企業,占比達1/3,新能源產業對于常州財政稅收貢獻巨大。
2024年,常州上市公司數量突破100家,在所有城市中新增A股上市企業數量并列全省第1、全國第3。百家上市公司中,新能源企業占比約40%,包括科創板光伏第一股天合光能、港股動力電池第一股中創新航、新能源園林機械龍頭企業格力博、高端液壓領軍企業恒立液壓等企業。
“新能源之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煉成。早在2009年,常州看到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潛力,主動加入全國“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項目,出臺《常州市振興五大產業行動計劃》。2013年,常州將新能源產業上升為全市戰略。2016年,常州引入理想、北汽、寧德時代,之后又在2019年“牽手”比亞迪。
其中,引入理想汽車無疑是意義重大的一手“落子”。
2016年,正在經歷傳統制造業轉型的常州以“先筑巢后引鳳”策略,為理想汽車提供了多項政策支持。受到常州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營商環境等因素吸引,理想汽車首座智能制造基地落戶常州。
2024年10月24日,理想汽車第100萬輛整車在常州基地下線。在當天舉行的百萬輛下線儀式上,時任常州市市長盛蕾表示,理想汽車和常州攜手已經八年,在這期間理想成長為百億投入、千億產出的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常州也發展成工業經濟規模達2.2萬億元的GDP萬億之城。“我們攜手跑出了令人驚嘆的發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