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席卷這座傳統工業城市。近日,理想汽車宣布其首款800V純電SUV在常州工廠正式量產,標志著理想汽車的發展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同時也凸顯了常州在新能源產業鏈上的深度布局與進化。
這款純電SUV不僅搭載了理想汽車新一代的電驅動系統,該系統在常州的電驅動基地完成總成下線,而且其自研的碳化硅功率模塊也已在蘇州半導體基地實現量產。這兩大核心部件與常州自研電機工廠的深度協同,展現了理想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強大研發與生產能力。
與此同時,比亞迪常州基地也傳來好消息。比亞迪宣布,其常州基地所生產的幾款車型將搭載最新推出的“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這一系統集成了AI算法、高精度傳感器和5G通信技術,能夠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比亞迪常州基地二期項目也將于今年一季度投產,有望實現高階智能駕駛全覆蓋。
常州作為理想汽車的核心生產基地,其武進國家高新區已形成覆蓋電驅動研發、電機生產到整車制造的全產業鏈布局。這種布局不僅為理想汽車提供了堅實的生產保障,也進一步推動了常州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理想汽車積極推進供應鏈近地化戰略。此次純電SUV整車工廠落地常州,不僅整合了本地化的供應鏈資源,還實現了從電機、電控到整車組裝的垂直閉環。這一戰略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品控能力,也為常州的新能源產業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常州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上可謂厚積薄發。早在2009年,常州就看到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潛力,并主動加入全國“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項目。經過多年的布局與發展,常州的新能源產業規模已突破8500億元,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全國第三,投資熱度連續三年居全國第一。
在常州的新能源產業鏈中,不乏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動力電池為例,目前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10的龍頭企業中有4家布局常州,動力電池銷量約占全國1/5。常州動力電池產業鏈完整度高達97%,位居全國第一。
理想汽車的入駐對常州新能源上下游供應鏈的帶動效應尤為顯著。自2016年以來,眾多企業紛紛來到理想汽車的生產基地附近布局。目前,在理想汽車的供應體系中,江蘇省內的Tier1供應商占比超過50%,其中位于常州本地的有將近30%。
常州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借助理想汽車的產業集聚效應,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先后引進了匯川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恩迪智能舒適系統等一批重大項目。這些項目的引進不僅完善了常州的新能源產業鏈,也進一步提升了常州在全球新能源產業中的地位。
常州與上海在新能源產業上的合作也日益緊密。一大批來自上海的新能源技術成果在常州實現孵化量產、落地生根。同時,常州超過90%的新能源進出口貿易也通過上海往來。這種緊密的合作不僅促進了常州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也為上海的新能源技術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