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國內車市迎來關鍵時刻——吉利1月以24萬輛的國內銷量,力壓比亞迪(23.42萬輛),終結其霸榜紀錄,奪得自主品牌“內銷王”桂冠。雖優勢僅5,742輛,但意義非凡——這不僅是銷量上的短兵相接,更是技術戰略的正面交鋒。吉利以智能化+性價比雙線突圍,向比亞迪發起全面“反擊”。
智能化較量:吉利AI反制比亞迪智駕普及
3月3日,吉利在三亞發布“全域AI智能戰略”,推出“千里浩瀚”高階智駕系統,覆蓋從入門級H1(高速NOA,14.98萬起)到L3級H9的全場景方案,并宣布年內銀河全系標配智駕。這直接對標比亞迪的“天神之眼”——比亞迪早已推動智駕下放,甚至7萬元級海鷗都搭載DiPilot 100系統。
智能化競爭的本質是數據與算力的對決。比亞迪依托500萬輛智駕車型構建數據壁壘,吉利則憑750萬輛L2級車輛+23.5EFLOPS算力的“星睿智算中心”,以AI大模型加速智駕迭代。雙方路線不同,但目標一致——誰能先將智能駕駛普及到10萬級市場,誰就能提前鎖定未來話語權。
銷量超車:銀河品牌成吉利“破局者”
吉利1月銷量反超比亞迪,銀河品牌是關鍵推手。銀河單月銷量9.35萬輛,同比增長134%,占吉利總銷量的35%。其中,銀河星艦7 EM-i(2.03萬輛)和星愿(2.8萬輛)憑借雷神EM-i超級電混(46.5%熱效率)+神盾短刀電池,精準狙擊比亞迪宋Pro DM-i、海豚的市場份額。
同時,吉利以“高配低價”搶占主流市場——銀河L7 EM-i(11.58萬元)對標宋PLUS DM-i(13.58萬元),“彩電+沙發”配置直接打痛點。比亞迪擅長“價格戰”,但吉利這次拿“性價比+智駕+新能源”三板斧硬剛,消費者用銷量投票,結果已初見端倪。
市場格局生變:價格戰退潮,技術為王
吉利對比亞迪的挑戰,反映出國內車市競爭邏輯的轉變。比亞迪依靠垂直整合+智駕下放建立護城河,吉利則祭出AI智能化+差異化技術壁壘,試圖逆襲。這不僅是銷量爭奪,更是技術話語權的角逐。
比亞迪仍在海外市場占據優勢(1月出口6.6萬輛),但其高端品牌騰勢、方程豹銷量疲軟,為吉利在國內市場的突破提供了機會。換句話說,比亞迪的“全能選手”模式,在高端市場出現了短板,給了吉利喘息與反攻空間。
2025年展望:誰能率先“技術平權”?
今年,雙方競爭的核心不再是“誰賣得便宜”,而是誰能把智駕、智能座艙等技術快速普及,做到真正的“技術平權”。吉利承諾年內銀河全系標配智駕,比亞迪則繼續推進規模化降本,讓智駕覆蓋10萬元以下市場。這不僅是兩家車企的對抗,更是中國車市未來走向的試金石。
2025車市,決定勝負的已不是價格,而是技術。正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言:“技術才是規則的制定者,而非價格。”這場吉利與比亞迪的智能化對決,不僅影響國內市場,更可能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