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乘用車市場的傳統車市場推出新車型逐步放緩,新能源大幅增加新品投放。目前主力車企產品逐步進入多生孩子好競爭的局面,車企呈現劇烈的價格競爭和破圈趨勢。這些傳統車和新能源車的新車型如何歸類也是很重要的,每家都有自己的分級模式,但我們還是習慣用行業相對主流的源自于德國大眾的A00、A0、A、B、C、D分級模式作為基礎,成為行業參照的公用分級方式。對這個行業分級,測算本月新車的分級如下,具體的調整也是僅供討論。如有不同觀點也可留言。
1、歷年各月新車跟蹤
今年1-2月行業推出新車偏新能源較少,自主的新品推出力度大,自主中高端SUV新車較多。這些新車有些是新車型,有些是改款改名字的新車型,更多的是新能源車型。近兩年的汽油車的數量較前期明顯減少,尤其是今年沒有增程和混合動力新車推出。
2、各類品牌新車跟蹤
今年的自主品牌新車數量較去年少,但新能源幾乎是自主包攬的局面。合資車企與豪華車的市場新品推出乏力。
3、各細分市場新車最低價跟蹤
今年的新品不多,價格表現也一般。燃油車新品推出的最低價格沒有新突破2024年價格底線。混合動力的競爭很小,價格平穩。純電動和增程式2025年新品價格也較2024年價格底線高一些。插混的新品的價格也較穩,過去兩年的插混價格持續突破底線,帶來銷量增長,今年的價格底線相對很穩。
4、行業標準車型現狀
1-2月的新能源車的新車數量較多,這些如何分級也是需要多重考慮的。分級測算選擇的主要依據是車長和軸距對應的廂型,同時區分合資與自主的類別。價格因素和排量因素實在太復雜,因此暫作為爭議車型的備考指標。
根據測算行業現有銷售車輛的每個車型的車長軸距和銷量,進行加權匯總測算,得出每個級別的不同國別和廂型的平均長度和軸距,作為這個細分市場的標準車指標。
有了標準車指標,就有了各類車型間的車長和軸距的差距指標,就形成測算評級的基礎。
5、1-2月新車型現狀
1-2月新品的重量級車型不多,但純電動和插混車型推出較多,形成車型序列的延展。新品從高端向A級延伸明顯,主力轎車的新品起步4.65米,SUV4.7米,產品中檔化明顯。由于自主的市場優勢較大,近期相關新品推出較多,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
6、車型分解的測算-車長
根據每個新車的車長的指標與各級別的標準指標對比,尋找車長差距最小的指標,根據車長的定級看,各車型有些定級參考,大部分測算分級基本符合直覺定位預期。
近期自主的中型SUV較多,而且偏大型化設計。由于設計車輛目標都是超越對手,因此車型跨界力度較大,產品對比的難度較大,有些產品會對應調整到下一級的合理競爭定位。
7、新車定級-軸距
由于車身設計的差異,根據軸距測算車型的定位區間。計算基本也是有很多邊緣車型。
本月的主力新品車型的產品軸距差異較大,電動車的產品特色明顯,相對復雜。
8、車型分類的綜合對比評定
從車長軸距考慮的車型定級體現的是新車與現有市場的擬合度,但新車是引領市場變化的,因此還要從廠家定位和歷史升級演變等角度論證,這也就是防止算出來的與我們的行業主流觀點形成偏差,同時也是讓新車引領細分市場的產品變化。
本月新車定級比較糾結的車型較多,內資的電動車軸距較長,形成電動車的異常反差。部分車型的車身長,實際定位和價格較低,因此平衡到下一級別。考慮到弱勢企業新車大型化和燃油車低迷的特征,定級也是需要共同探討。
目前這個分級仍在討論階段,我們的建議分類也歡迎大家提出意見建議,根據爭議情況確定車型建議級別,共同研判產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