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促進平臺經濟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背景下,高德通過聚合模式創新,將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前沿領域技術全面應用于打車場景,并對全國出行企業開放,為行業提供在線叫車所需要的一系列服務能力,助力傳統交運企業破解“轉型成本困局”。3月7日,高德公布數據:接入高德打車的出行企業綜合技術成本平均直降90%。
“自建系統加上運營費用和用戶補貼,我們曾經一年燒掉了1000多萬,現在通過高德能直接觸達本地的打車需求,成本大幅降低。”浙江騰飛出行負責人楊小華坦言。這家脫胎于浙江金華的出租車公司,借助高德的導航技術、司乘匯合方案,在浙江地區服務量級增長近5倍,成為省內綜合服務能力排名靠前的網約車平臺。這類蛻變正在全國上演:山東形成產業鏈帶動效應,近2萬臺新能源汽車投入出行市場;廣東打造巡網融合樣本,“深圳出租”累計服務超2200萬人次。
高德將AI紅綠燈、智能避堵、ETA(預估到達時間)等前沿導航技術應用在打車場景,就是更快捷的司乘匯合、更智能的路徑規劃、更精準的時間預估,如今,這些行業領先的應用能夠被各地出行企業“即插即用”,而無需重復“造輪子”。數據顯示,接入高德聚合平臺的出行企業,綜合技術成本平均能夠下降90%。“我們不僅要做好技術和流量連接器,更要成為價值放大器。”高德打車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讓持續的技術創新成果,服務于扎根各地的每一個出行企業,幫助他們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對于網約車行業逐步興起的聚合模式,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會長、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法學教授張柱庭表示,一方面對聚合平臺按照電子商務法也要進行監管,但另一方面更要用好聚合平臺的“聚合”角色來參加協同管理體系,這應當給予積極的肯定。“全國有大大小小約400家網約車平臺,我們難以想象讓乘客手機里下載如此之多的APP來打車,因此聚合平臺利用自己的優勢給其中的小平臺引流,實現了乘客的消費選擇權。因此聚合平臺雖然自己不是網約車平臺,但在網約車市場中有著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