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汽車新能源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三大力量在這一領域各顯神通。特斯拉作為外資獨資品牌的代表,以其科技顛覆性的產品和創始人獨特的魅力,在中國市場贏得了大量粉絲。與此同時,國產汽車品牌如比亞迪及新勢力等,則憑借豐富的配置、越級的尺寸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迅速搶占了市場份額。
然而,在這一片繁榮之中,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需求是否僅僅停留在表面?從市場銷量來看,特斯拉無疑以其獨特的品牌魅力和強大的產品實力引領潮流。但在主流市場,國產汽車品牌通過高性價比的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性價比,這一顯性特征,成為了中國汽車品牌在市場中的殺手锏。
但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隱性需求又是什么呢?答案是操控性能。這一直是中國汽車品牌,無論是在燃油車時代還是新能源時代,所努力提升卻又一直有所欠缺的領域。操控性能直接影響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是評價一輛車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遺憾的是,操控并非中國消費者購車時考慮的首要因素,這導致了市場上大量堆砌配置的電動車產品的出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風本田成為了合資品牌中的一股清流。它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堅持自己的品牌理念,推出了一款以操控見長的電動車S7。這款車的價格定位在25.99-30.99萬元之間,雖然這一價格區間的市場容量有限,且面臨著特斯拉Model Y等強勁對手的競爭,但東風本田S7卻以其獨特的操控性能脫穎而出。
東風本田S7展現了本田品牌的看家本領:前后平衡的50:50車身配重比、雙叉臂懸架、大尺寸的塔頂橫向穩定桿,以及更加強調運動的偏后驅平臺。這些技術特點使得S7在操控性能上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為駕駛者帶來了極致的駕駛體驗。這也是本田繼傳奇車型S2000之后,首次單獨開發的50:50后驅平臺。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的今天,東風本田S7的出現無疑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它填補了消費者對合資新能源認知的空白,展現了合資品牌在底盤調校和操控方面的優勢。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東風本田S7在配置上有所欠缺,只是它更側重于操控性能的提升。
事實上,中國汽車品牌在近年來也開始越來越重視操控性能的提升,在底盤調校、懸掛系統以及動力響應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與此同時,合資品牌也在積極適應中國市場,開始大量搭載中國本土化的智能配置,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智能化、便捷化駕駛體驗的追求。
因此,我們期待看到的是國產品牌與合資品牌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國產品牌可以借鑒合資品牌在底盤調校和操控方面的經驗,提升自己的產品實力;而合資品牌則可以學習國產品牌在配置和價格方面的優勢,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這樣的合作與競爭,將為中國汽車產業注入新的活力,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