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ESLA)在5年內實現1000%的利潤增長是可能的。”3月1日,CEO馬斯克罕見地為特斯拉打氣。
但資本市場不吃這一套,當天,特斯拉的股價盤中下跌1.25%。
特斯拉的市值跌去了3個比亞迪
時間回到去年12月份,馬斯克助選特朗普獲勝后,特斯拉的股價達到488.54美元的新高,市值也創出1.4萬億美元的紀錄。
而就在2024年,特斯拉凈利潤約7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銳減52.72%。
巔峰時刻,特斯拉市值為1.4萬億美元,占據全球汽車制造商市值的近一半,超過后面29家的總和。
隨后,特斯拉的股價開啟了長達一個季度的下跌過程,截止美東時間3月5日,特斯拉的股價收于279.10美元,總市值距離高點跌掉約5000億美元,相當于跌去了3個比亞迪。
可能從來沒有一個汽車品牌與CEO如此息息相關,任何有關馬斯克的風吹草動都能影響特斯拉的銷量、口碑和股價。有調查顯示,特斯拉遭遇的逆風中有10%到15%是反對馬斯克導致的。
從某種意義而言,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是馬斯克。
也就是說,特斯拉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靠馬斯克的個人魅力;那么,這一波特斯拉大跌也要“怪罪”于馬斯克。
抵制“馬斯克”,特斯拉歐美遭重創
都說在商言商,盡量不要去碰政治,但馬斯克卻越來越熱衷于政治,他雖然不是政府職員,卻被賦予了極大的權力,變成媒體口中的“影子總統”。
馬斯克牽頭的“政府效率部”近期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這牽扯到美國幾十萬人的就業和數億公民的數據隱私。
不僅如此,他還把“魔爪”伸到了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在英國,他通過“起底黑料”批評首相斯塔默,并支持極右翼人士;在法國和德國,他公然為極右翼政黨打Call,還呼吁德國要“放下歷史罪惡感”。
與此同時, 一股“反馬斯克”的示威活動在美國各地爆發。
抗議者們涌入特斯拉門店,阻撓他人購買特斯拉,鼓動他們拋掉特斯拉股票,賣掉特斯拉汽車。
抗議者還搭建了一個叫“特斯拉下架”的網站,口號是“抵制特斯拉就是阻止馬斯克”。
這樣的抵制活動很快就在市場上得以體現。
2月份,特斯拉在美國的銷量同比減少5%,連續4個月下降。在大本營的加州,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1月的銷量分別下滑8%和10%。
歐洲跌得更慘。今年2月,特斯拉在挪威、瑞典、丹麥和法國的銷量同比大跌,市場份額下滑。
1月份,特斯拉在歐洲銷量僅為9945輛,比去年同期的18161輛下降了45%,盡管電動汽車總銷量增長了37%。
1月份,特斯拉在英國的注冊量首次低于比亞迪。
在另一大市場澳大利亞,特斯拉今年前兩個月的銷量從去年同期的6772輛下降66%,至2331輛。
中國大跌,主要是產品受到對手狙擊
特斯拉在歐美銷量的下降是受馬斯克“干政”影響的話,那么,其在中國更多是競爭對手的狙擊。畢竟,馬斯克在中國的形象還不錯,中國的電動車對手遠比歐美強大,特斯拉的產品有點力不從心。
據乘聯會最新統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2月份批發量僅為30688輛,較1月的63238輛下滑約50%;1月份已經比去年1月份的71447輛下降11.5%。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卻在大幅狂飆,比亞迪2月份賣出了32萬輛,同比增長164%;并且出口也增長到6.7萬輛,在海外與特斯拉正面相爭。
特斯拉2月在中國新能源車的排名也跌至第6名,被寄以厚望的FSD被測試出各種BUG。
按照這種趨勢下去,比亞迪今年光純電EV的銷量就可以超過特斯拉,吉利、奇瑞、長安等還在后面虎視眈眈。
馬斯克不CARE現在的特斯拉?
盡管特斯拉創造了馬斯克6成的財富,但馬斯克對特斯拉似乎并不太Care,畢竟,他還是想移民火星的,特斯拉實現不了這一夢想。
特斯拉股價下跌,最多也是跌回支持特朗普上任前的狀態,還是全球汽車公司的NO.1。
在馬斯克看來,特斯拉只是作為一家汽車公司,太缺乏想象力了,只有將它打造成一家自動駕駛業務公司,股價上行的空間才能打開。
畢竟,在資本市場,投的是一家公司業務的潛力和想象力: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才是未來撐起特斯拉萬億甚至十萬億美元市值的支柱。
馬斯克曾為特斯拉制定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建立電動汽車品牌和制造技術基礎;第二步是擴大產品線并實現盈利。目前,特斯拉基本完成了前兩步。
而第三步是特斯拉全面進入自動駕駛和能源領域,馬斯克計劃在2027年前推出專用Robotaxi和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
有分析員表示,一旦特斯拉轉型成一家盈利能力更強的機器人出租車公司,股價將在5年內飆升12.5倍。
馬斯克還談到,特斯拉將在今年量產1萬臺擎天柱,未來全球有10億臺人形機器人,特斯拉將占據10%的市場。據他預計,當生產100萬臺擎天柱時,機器人的成本可以降至1萬美元左右,若以2萬美元銷售,將創造多大的營收和利潤?——這才是故事。
在馬斯克的商業版圖中, Space X、xAI、Neuralink等科技公司等更有潛力。有分析師估測,如今馬斯克的資產越來越多來自SpaceX和xAI這兩大估值飆升的創業公司。
當然,特斯拉的機器人和無人駕駛到底厲不厲害?能不能撐起股價?會不會打臉馬斯克?那得讓時間來檢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