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受到春節長假影響更大的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的這個2月對國內車市而言明顯“溫暖”了許多。
反映在當下更受關注的新能源車領域,同比大增的趨勢也是異常明顯。乘聯會最新發布的月度初步數據和綜合預估顯示:2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可能會達到84萬輛,同比猛漲82%;同時,今年1-2月的累計批發銷量則可能達到173萬輛,同比大增49%。
不過,由于2月時間較短、且春節長假仍橫跨其間,大多數廠商的市場表現較1月均有所回落。除了逆市增長的比亞迪繼續以斷層之勢領跑外,吉利、上汽通用五菱分居第二、三位,并與奇瑞、長安合力將特斯拉擠出了Top5。此外,小鵬、零跑和小米皆有穩定發揮。
領跑陣營:穩!比亞迪又逆市增長
作為率先“All in”新能源車的業界王者,比亞迪2月批發銷量超31.82萬輛,環比穩漲7.35%的逆增勢頭比大多數車企強出不少。在當月發布“全民智駕”戰略、并對旗下全系車型煥新后,比亞迪曾遭遇一些市場非議。現在看來,它在風波過后又已開始加速前行。
再看其后的吉利和上汽通用五菱,環比走勢則是一減一增。其中,前者2月批發銷量超9.84萬輛,較1月下滑18.7%。此消彼長間,也導致吉利當月的整體銷量被比亞迪拉開了不小差距。隨著吉利銀河升級為品牌并推出全系限時價,其新一波市場攻勢顯然已經展開。
至于2月批發銷量環比大漲51.57%是上汽通用五菱,則堪稱當月在新能源車領域表現最為出色的車企。與此同時,5.72萬輛的成績也助其排名從1月的第六位一舉躋身2月三甲直列。在宏光MINIEV首次推出四門版車型后,其市場表現無疑也會受到各方之高度關注。
雖然批發銷量環比均有所回落,但奇瑞汽車和長安汽車仍然成功地在當月聯手將特斯拉擠出了Top5之列。剛剛開年,前者旗下四大品牌就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全球車、國民價”鉅惠行動,其市場效果或許會陸續顯現,后者同樣有數款重磅新能源車已經蓄勢待發。
第二梯隊:猛!小鵬快追上特斯拉
在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這幾大傳統車企巨頭之后,占據2月新能源車批發銷量榜“第二梯隊”位置的則是幾乎清一色的造車新勢力,其中也包括環比慘遭“腰斬”的特斯拉中國。雖然煥新版Model Y已經到店,但目前尚未開啟交付,其大規模“反攻”尚需時日。
與之相比,小鵬和零跑當月則有著出色發揮,雙雙微增的環比走勢更足見它們近期的強勢。其中,前者的3.05萬輛成績幾乎追平了特斯拉的3.07萬輛,更取代理想、連續兩個月位居中國新勢力車企交付量第一;同時,零跑的25287輛較理想之26263輛亦不遑多讓。
此外,“第二梯隊”中的其它成員還包括2月批發銷量近2.09萬輛的廣汽埃安,以及堅持“模糊大法”(超2萬輛)的小米汽車。在連續五個月達成銷量2萬+后,后者何時能站上新的“臺階”已是各方之關注焦點——以圈哥之見,我們或許也無需等到YU7上市后。
合資車企:慘!低迷表現令人堪憂
近兩年來,已有不少資深業內人士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就當下國內新能源車市的整體狀況和走勢而言,月均銷量2萬輛或許將成為一道“生死線”——如果按照這一標準來看,2月在新能源車批發銷量方面表現“不及格”的車企數量足以讓人感到吃驚。
其中,除了長城(1.51萬輛)這樣的中國品牌之外,更有上汽大眾(2742輛)、廣汽本田(2728輛)、上汽通用(1534輛)、一汽大眾(1335輛)、東風本田(920輛)、東風日產(706輛)、一汽豐田(305輛)、廣汽豐田(11輛)等諸多合資時代的巨頭。
僅以當月的新能源車批發銷量而言,它們的表現用“低迷”二字顯然都遠不足以形容。雖然上述合資車企在燃油車領域仍然擁有較為可觀的基盤,但若其新能源車業務始終踟躕不前,這樣的“跛足”狀態無疑會讓它們在中國汽車市場日趨激烈的整體競爭中掉隊。
《車壹圈》觀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單就這個2月的表現,當然并不足以決定全年成敗。但若那些目前已然落后的車企和品牌還不想方設法+奮起直追,日漸快速變化的新能源時代和越發“既要又要”的購車用戶又還會等待它們多久、留給它們多少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