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33.72萬這個價格,我第一反應是“奔馳E級也開始玩真的了”。 曾幾何時,這個價位只能買到BBA的入門級車型,如今卻能把E級這樣的行政級豪車開回家 。這波操作背后,是傳統豪華品牌面對國內新能源車崛起的無奈之舉,還是主動求變的市場策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臺優惠后“只要”33.72萬的奔馳E級到底值不值。
外觀內飾:豪華感依舊,科技感升級
新款E級延續了奔馳家族的設計語言,但比S級更先進。看車頭,有兩種選擇——立標和大標,一個商務穩重,一個運動時尚,各有千秋。LED大燈內部結構簡潔但辨識度很高,高配版還上了數字式大燈,晚上開出去真有點“科幻片”的感覺。
側面線條從前至后一氣呵成,溜背設計增添了不少運動氣息。 最有意思的是三角窗設計,跟邁巴赫S級接近,這種豪華車上的精致細節,不是隨便哪款車都能學得來的 。隱藏式門把手解鎖時自動彈出,開門那一瞬間的儀式感拉滿。車身尺寸方面,5092/1880/1493mm的數據和3094mm的軸距,確保了它在中大型車市場的“話語權”。
內飾可能是讓人驚喜最大的部分。環抱式座艙配雙拼色內飾,第一眼就能感受到滿滿的豪華感。中控上的14.4英寸大屏像一面“數字墻”,分辨率高到能看清每個圖標的細節。 最讓我滿意的是整套系統的響應速度,幾乎無延遲,這點比很多國產豪華品牌做得更到位 。12.3英寸的液晶儀表盤顯示信息清晰,各種駕駛數據一目了然。
空間體驗:行政級別的從容
說實話,中大型車的后排空間是一個硬指標。178cm身高坐進去,腿部能有三拳左右的距離,頭部也有一拳富余,這個表現對得起“行政級”這個稱號。
座椅填充物很厚實,真皮包裹手感極佳,長途坐下來不會有明顯疲勞感。 后排還加了隱私玻璃和獨立天窗,這兩個細節對商務用戶很貼心,既保證了私密性也避免了采光不足的問題 。
音響系統是我必須單獨說的——21個柏林之聲揚聲器的配置,即便沒有經過調音室調教的耳朵也能感受到明顯區別。低音渾厚有力,人聲清晰透亮,高音細膩不刺耳,坐在車里聽《Hotel California》的吉他獨奏部分,幾乎能分辨出每根琴弦的振動。這套音響系統的存在,讓等紅燈時間都變得享受。
動力總成:夠用且高效
動力部分,奔馳E級提供兩個版本的2.0T發動機+48V輕混系統:
低功率版輸出204馬力/320牛米,0-100km/h加速7.7秒,綜合油耗6.15L;高功率版則有258馬力/400牛米,百公里加速6.6秒,油耗6.65L。兩者都搭配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實際駕駛中,這套動力總成最大的特點是順滑和線性,幾乎感受不到換擋的頓挫 。輕混系統的加入讓起步更加平順,同時也明顯改善了怠速啟停的體驗。雖然不像V6那樣有大排量的推背感,但日常通勤和高速巡航都綽綽有余,而且6.X的綜合油耗也相當克制。
值得一提的是變速箱的調校水平,9個擋位的安排非常合理,幾乎在任何速度區間都能找到最合適的擋位,既保證了動力輸出,又兼顧了燃油經濟性,這方面的經驗積累確實是奔馳的強項。
性價比分析:降價的背后
現在回到最關鍵的問題——33.72萬的奔馳E級值不值?
先做個簡單對比,同為豪華品牌的寶馬5系入門價格在40萬左右,奧迪A6L也要38萬起步。而國產高端新能源轎車,像問界M7、理想L9這樣的產品,價格也都在30萬以上。 奔馳E級11萬的降價幅度,直接把一臺合資豪華車的價格拉到了自主高端品牌的區間 ,這個定價策略相當激進。
降價背后當然有無奈——新能源浪潮下,傳統燃油豪華車確實受到沖擊。但也要看到奔馳的主動求變,這個價位的E級,對于那些想入手豪華品牌卻又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個香餑餑。
不過我要提醒的是,買車不只看裸車價。 奔馳的保養成本、保險費用以及易損件更換價格依然不低,這部分隱性成本也要納入考量 。好在48V輕混系統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燃油消耗,從長期用車成本來看有一定優勢。
最后的思考
奔馳E級以33.72萬的價格殺入市場,確實給了消費者更多選擇。對于注重品牌價值、偏好傳統燃油車駕駛質感的用戶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好時機。
但我們也要看到, 雖然奔馳在價格上做出了讓步,但在智能化、電氣化方面與頭部自主品牌相比仍有差距 。自動駕駛輔助、車機系統交互體驗等方面,奔馳還需要加把勁。
說到底,選擇奔馳E級還是自主高端新能源,取決于你更看重什么——是成熟穩定的傳統豪華體驗,還是前沿科技帶來的智能化體驗?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大家覺得33.72萬的奔馳E級香不香?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