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還在討論“PC已死”時,聯想悄悄把鍵盤換成了AI芯片——港股12.8港元的歷史新高背后,藏著三場顛覆式突圍戰。
第一戰:從“賣電腦”到“造算力”的絕地反殺
當ChatGPT引爆全球算力饑渴癥,人們突然發現:全球每三臺Windows電腦里就有一臺貼著“Lenovo”標簽的聯想,早已把觸角伸向AI基礎設施。與國產GPU黑馬沐曦聯手打造的DeepSeek大模型一體機,讓企業算力成本直降40%。更狠的是,聯想直接把AI大模型塞進個人電腦,用戶對著筆記本喊聲“小天”,就能調取DeepSeek的千億參數模型。
第二戰:全球化2.0時代的“反常識”打法
十年前“蛇吞象”收購IBM被嘲“消化不良”,如今聯想用數據打臉:海外市場貢獻超70%營收,在新興經濟體復制“中國制造+本地服務”模式,連非洲小鎮的數碼店都能找到ThinkPad定制款。當其他企業還在糾結“出海要不要本土化”,聯想已玩起高階局——在米蘭設AI研究院挖歐洲人才,在墨西哥工廠用機器人造“智能車間”,用全球化供應鏈對沖地緣政治風險。
第三戰:撕掉“組裝廠”標簽的科技暗戰
財報里藏著致命反轉:2025年Q3凈利潤預計超華爾街預期9%,研發投入三年翻倍至每年200億,連新材料子公司聯泓新科的光伏膠膜都做到全球前三。更隱秘的是通過君聯資本布局39家“專精特新”企業,從量子計算到生物芯片,聯想系的科技矩陣正在浮出水面。
這場突圍最顛覆認知的,或許是聯想給傳統制造業上的新課——與其在舊賽道內卷,不如用AI重寫游戲規則。當楊元慶在誓師大會喊出“2050凈零排放”時,他賭的不僅是股價,更是一個事實:未來的世界500強,一定是能用科技解決社會痛點的“雙實企業” 。

你認為聯想的AI算力革命,會開啟中國科技公司“硬件+生態”的新范式,還是終將淪為巨頭的技術附庸?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