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從2025年1月20日開始,大家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等等也有了國家補貼了。針對手機產品,只要是6000元以下的手機,補貼15%,最高補貼500塊。
這對于很多想買手機的人而言,就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畢竟優惠15%后,性價比更高了,必須得買買買。甚至很多原本不太想換手機的人,看到國補政策之后都立即換了手機。
按照機構的數據,1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接近2900萬部,同比增長17.6%,而國補是在1月20號才開始,其實也就發揮了10來天,這就能夠看到國補的威力有多大了。
另外按照國家機構的數據顯示,國補后的春節期間(2025年1月28日—2月4日),國內手機銷售收入就同比大幅增長約182%,銷售額達到141億元,這個數據就真的夸張了吧。
而機構認為,2月份,國內手機銷量增長,能夠超過25%以上,而這都是國補的威力了。
那么問題就來了, 國補之下,誰是大贏家?目前2月份各大手機品牌的銷量數據沒有出來,但從1月份的情況來看,小米是大贏家。
為何這么說?上一個數據,大家就明白了,這是1月份國內手機激活量數據的前五名,分別是華為、小米、VIVO、OPPO、蘋果。
從增長率來看,小米最高,達到了43%左右,再是華為,達到了28%左右。再是VIVO、OPPO,這兩家的增長率分別在12%、9%,相對遜色一籌,而蘋果更是負增長。
很明顯就可以看到,小米是大贏家,而蘋果則是輸家了。
事實上,這個結果并不意外,因為國補的手機價格,不能超過6000元,蘋果最暢銷的Pro系列機型,是超過6000元的,享受不到國補,所以銷量下滑了。
而小米的手機,絕大部分低于6000元,是能夠享受到國補的,且小米本身就主打性價比,再加上15%的國補優惠,那發價比自然就更高了。
當然,華為則是第二大贏家,畢竟也增長了28%左右,畢竟華為的一些手機價格超過6000元,也享受不到國補。